何会文书法作品欣赏?

暨天慧暨天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何会文,笔名易水寒、清竹轩主人等,祖籍河北保定,现居北京。1970年3月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其祖父为民国时期大学者。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书法艺术,多年坚持临池不辍。其作品多次在全国性大赛中入展获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学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特聘书法家,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青少年书法报》社特邀编辑,河北省书法教学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羲之奖”全国书法展览评委,《青少年书法》杂志编委。 2006年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结业,导师沈鹏先生;同年师从于欧阳中石教授学习书法理论与创作。作品被多家报刊杂志刊登或转载,并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及美术单位收藏。编著出版有:《何会文书法作品集》、《中国当代名家—何会文集字对联精品集》、《中国当代青年书法十家—何会文卷》、《中学生同步练字帖--楷书》(何会文主编)、《钢笔行书技法新图说丛书—名人名言钢笔行书字帖》(副主编)、《小学生同步练字本——描红楷书4500字》(副主编)等多部专集。 2008年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画“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型美术活动中任书法组负责人并获先进个人称号; 2010年被中国教育电视台评为首届“国学小标兵”指导老师,并获得“全国首届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1年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的“汉字听写大会”活动中荣获最佳辅导老师提名奖。

一、从结体看:

1、点画呼应,顾盼有情,重心稳而字形美 对于一个书法学习者来说,掌握最基本的点画书写是书法入门的关键所在。在何老师的作品集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字的点画都写得非常到位。所谓笔画的形态是千变万化的,但基本的形态不外乎粗细长短轻重缓急以及方圆曲直几个方面。这些基本的形态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汉字的基本点画。何老师对每个汉字的点画都进行了精心处理,或穿插避让,或上下呼应,使整个作品看上去章法有致,浑然一体。这一点尤其值得初学者借鉴和学习。

2、字形多变,巧思妙想,布局疏密有致 在作品中可以看出何老师会适当地进行一些偏旁部首和单字的替换,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趣味性。他善于通过对单个部首的调换来达到字形的变化,从而避免整个作品形式上的单一与重复。比如“墨海”这两个字中的“黑”字,他用了一个少见的写法,通过将“穴”字旁换成三点水的写法来替代,这样就在保持原有意思不变的情况下让两个词产生了微妙的对比效果。这种用部首代换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在今后创作时加以运用。 从整体上看他的作品,无论是章法还是笔划的疏密都是经过作者深思熟虑之后才落下的笔。他在行笔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做到收放自如,该紧的地方紧凑,该疏的地方疏。尤其是在一些笔画多且难写的字上他能很好地把握力度,没有丝毫的松懈,给人一种大气凝重的感觉。 在何老师作品中还有一些小细节也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在作品中他会偶尔出现一些小错字的点缀,这会使整幅作品更具趣味性和生动感。同时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调节方法,可以防止自己在作品中过于严肃刻板,造成视觉疲劳。另外,何老师在作品中也会加入一些简笔画的元素,如鸟、鱼、花、草等等,这样既丰富了作品内容使得画面更加美观,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平时练习时可以尝试这种方法增加作品的可读性!

二、从笔法来看:

1、中锋为主,侧锋为辅,笔墨老辣酣畅 对笔法的理解也是因人而异的。在我看来,“中锋用笔”是古人所强调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了。它主要强调的是笔锋在运行的过程中要保持垂直的状态,这样写出来的线条才会粗细均匀、力度饱满有力、线条富有弹性,给人以挺拔俊秀之感。 但是何老师并没有完全遵循古人的说法来书写自己的作品,而是在中锋用笔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入了侧锋行笔的技巧手法,从而使自己的作品多了几分动感与活力。同时在作品中也不难看出他对笔力的掌控是非常精准的,能很好地区分轻重缓急,这也为后期的章法安排奠定了基础条件。例如在作品中会出现很多大笔划,这样的笔触不但可以增强画面的冲击力而且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以气运笔,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介绍唐代大书法家孙过庭在其传世名作《书谱》中就提出了著名的“五合五失论”——— “五合”即:“情动形言,取类着物,可乃比象……五失”指的是:“意乖格废,事绝言穷……”由此可见古人对于用笔之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在保证“五合”的前提下又做到“五失”呢?我认为这是需要不断练习摸索才能找到合适答案吧! 何老师在行笔过程中也有意地运用了藏露结合的手法以达到提按自如的效果。比如有些字采用藏锋入纸、逆锋起笔的方式可以使行笔过程显得更加自然流畅;而在某些笔画较长的字中使用露锋收笔则可以很好地体现出节奏变化之美!因此我们也可以在平时练习时有意地进行模仿训练以便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哦~ 何老师在对笔法的研究和把握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去。虽然他的作品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改进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他已经成功地将传统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和审美观念

崔紫曦崔紫曦优质答主

这是我在网上找的,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68cm×49cm) 《楷书·千字文》(205cm×360cm) 隶书《论语十则选抄》(205cm×17.5cm) 以上三幅作品均为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入选作品。另外我的其他的作品还有《兰亭集序》、《滕王阁序》等,可以看我之前的帖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