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的书法什么意思?

白一鹫白一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少时家贫,种蕉以代纸费” 可见其小时候家庭不富裕,为了节省笔墨钱而用芭蕉叶作为练字用纸,这是“狂草”的基础——练习量足够大且要大量练习基本笔画和结构。 这跟张旭喝酒然后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真迹一样的道理(只是传说)。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是怀素在寺院里因为买不起纸就用袈裟或者布来铺在地上用来练字才练成“狂草”的。不过我个人感觉这种说法比较靠谱一些。 从怀素《自叙》中可以看出他对佛教非常信奉,他自称“老夫初学草书时,年始十八九”、“又闻左丘明双目瞽,而《国语》作焉;孙子膑脚,而兵法著”等话来看,他的草书应该是从18岁时开始正式练习,到35岁这时期已经小有成就,但是并没有到达顶峰,所以他一直在坚持练习草书直到去世,最终成为了与张旭齐名的草书大家。

至于为什么“狂草”,我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 1.怀素生活时代正好是盛唐向中唐过度的阶段,社会风气开始逐渐转变为追求洒脱随意,所以怀素也受到了这种影响从而创作出了“狂草”作品以此来表达自己随性洒脱的心境。2.怀素的性格也比较狂放不羁,他在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上经常留下自己的题跋来表达自己的心境,比如在他的《食鱼帖》的最后部分就写有“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买鱼肉不得,始知读唐人诗云:‘冰泉冷涩弦凝绝,别有幽愁暗恨生’,当时不知义所指……”以及《论书帖》中有“若教余道王献之字,余当为汝师矣”等等,从这些题跋都可以看出其性格的率真自然了。因此他的书法风格也是自然随意毫无做作的。 3.最后就是怀素的草书之所以能够如此“狂野”是因为他用的是“狂草”笔法——这些狂草线条变化丰富多端,使他的草书看起来更加的流畅飘逸而不失沉稳大气之感!

优质答主

他书风的特点就是,狂、草、乱,他的字有“天发神谶碑”的雄浑大气,也有“李玄靖书《兰亭序》”那样的精到细致。当然,这些特点都是建立在深厚的功底上。 怀素是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褚遂良),与王维并称“王右军”“怀太师”。 怀素也是草书大家张旭的老师,所以后世称“张颠怀素”。

关于这个问题呢,我个人觉得题主可能是想知道怀素为什么写得那么“癫”? 我不才,对佛教有一些研究(个人兴趣),也写过一些这方面的论文。我觉得这个原因可能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看,中晚唐时国家处于动荡之中,百姓生活非常不安定——安史之乱刚刚结束不久,藩镇割据,宦官专政。而同时文坛上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王维、孟浩然等人开始转向田园诗,李白和杜甫相继离世。 这种大背景让文人内心极度迷茫和焦虑,他们想摆脱这种危机却又找不到出路,因此就转向宗教寻求解脱——于是佛教盛行起来啦!很多文人都去信了佛或皈依了道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心理上渴望一种更激进的精神力量来支撑自己,而这种精神的力量就是来自于禅宗和狂草!

二是从学术角度来看嘛……嗯,我也说不出来……毕竟我对禅学也没什么研究。我只能说,也许这是一种心理上的代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