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书法的人多看什么书?

能璇冬能璇冬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占个坑,过几天慢慢码字…… 【补充】有知友提到我说的这些书是“工具书”而不适合拿来欣赏学习;又看到有人推荐《书谱》、《宣和书谱》等;还有人说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字帖”……等等吧。

首先得承认我的观点是有问题的,因为我没有考虑“看”这个行为的具体语境(比如题主说的是业余爱好者,那当然就可以不用太在意专业了)。其次是我可能把问题想得太过简单了——事实上我想表达的主要还是“多读古人作品、了解书法史”这两个意思而已。再次是我的举例实在有点随意了,在此我道歉。

以下是我修改后的版本。大家随便看看好了^_^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要讨论一下什么是“书法”才能谈下去的……不然就会像哲学里那个经典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所以不妨先从另一个问题上找答案——“为什么要学书法”。 我觉得大概可以分成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方面是“技”,就是掌握各种字体的特点,写得一手好字(或者说是“写好汉字”);另一方面是“艺”,就是通过书法去传达某种感情或意境。

如果从第一个层面上讲,那就很简单了——直接去看那些字体的“教科书”——楷书有《颜勤礼碑》、《玄秘塔碑》、《多宝塔碑》、《兰亭序》、《始平公造像记》、《不空羂索观音所问经》等等,隶书有《曹全碑》、《礼器碑》、《张迁碑》、《曹植洛神赋》,草书有《十七帖》、章草有《急就篇》、行楷有《千字文》、行书有《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篆书有《峄山碑》、《石鼓文》、《秦诏版》之类……总之是看你喜欢哪一家,然后多练就行了。不过这主要还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在练习的过程中自然会涉及一些书法理论,但都不是专门讲解的。而且一般来说这种问题都不需要专门去学,只要多练习、自然就能体会到的——其实现在大部分人也都是这么过来的嘛~

如果是第二个层面的,那就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了,跟哲学差不多……在这里我不想做过多探讨,而是想讲讲我是怎么看它的。 在我看来,中国的书法分为三个阶段:甲骨金文、小篆隶变以及后来的发展。这三个阶段基本对应着三个时期:周代、秦汉和魏晋之后。每个时期的风格都大不相同,这是由于政治文化环境的变化所造成的——比如说汉代崇尚隶书是因为那时候社会动荡不安老百姓想要求稳,于是隶书那种整齐划一的形态应运而生;而魏晋时代推崇行书是为了适应门阀士族之间那种松散但又讲究的关系的需要。 而书法本身的发展也受到文学发展的影响很大。以王羲之为例。他的《兰亭序》为何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呢?除了本身字写得好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篇字本身就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啊!再看看他写的《乐毅论》、《黄庭经》、《初月帖》,都是规规矩矩的字,虽然也不差,但还是差了点味儿呀~ 所以如果要系统地学的话,我看可以先从古文字(商周青铜器铭文)开始,然后是篆隶,再往后就看个人兴趣了——如果喜欢王羲之的就要主攻行草书;喜欢张旭怀素的则可以多研究研究狂草啦~最后别忘了学篆刻哟〜 另外,关于古代书籍的版式也有很有意思的话题值得聊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找《校雠通义》之类的书籍看看…

优质答主

看帖,临帖为主。 个人喜欢古帖居多,比如王羲之王献之的碑版法帖,包括《圣教序》、《兰亭序》等等;颜真卿的《多宝塔感应碑》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等;还有就是张猛龙、赵孟頫、祝枝山等的字帖。 看一些相关的理论类文献也是很有必要的,像孙过庭的《书谱》(可以下载电子版),还有林散之先生的《林散之论书语录》,还有吴玉如先生的一些作品讲解的文字稿,以及历代关于笔法的一些文字资料都是值得看的。这些网上都可以找到。

此外就是找自己喜欢的碑刻拓本,买喜欢的印拓,最好是自己去挑,不要只买某宝上的,可能质量不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