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点的书法?
先占个位置,等会写点东西上来 最近忙,没来及写。其实这个题我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我的兴趣就是多体书法的研究和创作。我研究的多体的范围比较窄(仅限于碑帖学意义上的书体)是篆隶草行楷五体(其中楷书只限于唐楷),但我不是以传统意义上对“书家”的研究为目的,所以我研究的深度显然是不够的。但我不准备在学术上有什么建树了,所以就不写长篇大论的文章了。
对于题主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一是为什么要学多个书体;二是学了多个书体会怎样;三是怎样选择多个书体去学习和实践。 我首先来说说第一个方面,为什么学习多个书体呢?我认为这要分为三个角度来说明——兴趣爱好、实用价值和审美追求。 先说兴趣爱好。这是很多人开始接触不同书体的第一动机。比如有些人的第一动机就是想让自己写的字好看一点;另一些人可能想让自己写得和别人不一样……诸如此类的想法有很多很多,而每个人之所以想学不同书体的原因也都不一样,所以这里就不再展开讨论了。我想说的是,既然是兴趣爱好,那么我们就无需考虑太多功利性的目的,只要能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来学习就可以了。如果抱着功利的心态去学习的话是很难真正学到东西甚至很难坚持下去的。
再说实用价值。我觉得这一点的可讨论性不大,一般没有多少人是以实用性为动机的吧。当然如果你非要这么干我也没办法。
最后说审美追求。我想这一点是很多书友开始追求多种书体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单看一个书家的作品是很枯燥乏味的,只有把不同时期的代表书家和同一时期其他书家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才能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个书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及其在艺术上的发展和变化过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书法家都写碑也写帖的缘故。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学识也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创作水准。
下面说说第二方面的答案:你如果已经决定要学多个书体了,那接下来就要面临第二个问题了,那就是到底要选择哪些书体去练习?关于这个问题可以简单分为两个小问题:一是根据自己的性格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书体;二是在确定了上述原则后如何合理地分配时间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 先说第一个。我觉得根据自身的性格来选择适合自己书写的书体是一个值得提倡的做法。因为书体有很多种,不同人对它们的适应性也有很大区别。因此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究竟适合哪种类型的字体才可以对症下药。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是外向型性格的人,那么在平时写字时就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行书笔画,使其变得更加流畅、活泼些;反之,如果是内向型人格的同学则可以选择一些相对工整、严谨一些的字体。总之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地搭配哦~!另外还有一个因素会影响到我们对某一特定书体是否适应。比如说有的人就天生不喜欢笔画较粗重的隶书或章草之类的古汉字;相反却会对那些笔画细瘦清秀的小篆等更感兴趣(如《曹全碑》、《张迁碑》之类)。这就是由于个人先天条件所限导致的结果啦~!不过也不用太担心,只要我们多加练习相信都会逐渐适应并喜欢上这些字体的哦! 最后再来说说第二个问题怎么合理地去分配时间来进行针对性训练。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呀!我们可以按照“时间+方法=成果量”的原理来计算一下就知道了嘛~!比如在一周左右的时间里每天花两个小时练习楷体,然后剩余的时间用来练习草书或者其他自己喜欢的类型;又或者在一个月时间内每天坚持用一个小时时间来练习某种单一字体(如篆书、隶书等等)……这样算起来的话每天至少都能保证有一个小时左右的专门学习时间呢^_^!而且只要你坚持下来效果一定会很明显的哟~~加油吧同学们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