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同书法写什么?
1984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全国著名书法家书写了50件《毛诗序》手卷参加展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同年6月20日,《光明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舒同的书法艺术》,从专业角度评价了这幅作品以及舒同的书法艺术。 “舒同是人民军队的一位优秀的指挥员、一位卓越的政治工作者……他具有一个革命艺术家所应具备的品德和才能。” 这是邓小平同志对时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舒同在解放战争中作出的贡献的高度评价,也是对舒同一生成就的充分肯定。 从1930年参加红军开始到逝世前的27年间,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中,无论是在部队任职还是地方任职,他都以坚定的革命信念、过人的胆识谋略、杰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出色的指挥作战技能赢得了党中央、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信任与喜爱。 同时,他还用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为中华民族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瑰宝。 在延安时期,面对国民党“围剿”,中共中央决定突围转移时,舒同毅然告别爱妻杨静兰和刚刚出世的儿子,奔赴抗日前线。在转战陕北的日子里,为了工作,他经常一走就是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而妻子则独自一人留在窑洞里,直到被叛徒出卖被捕时她才得知丈夫早已离开延安,从此两人失去了联系。 解放后,虽然夫妻二人都在济南工作,但因为忙于工作和照顾儿子,他们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后来,由于家庭矛盾,妻子又搬离了家,这对夫妻就此天各一方,整整二十八个春秋没有见过一面.... 舒同为纪念自己失去的爱侣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念奴娇·杨氏》,寄托自己对亡妻无尽的思念之情: 红罗绣帐, 香闺寂寞, 珠泪涟涟滴。 不道良宵空守夜, 只把鸳鸯戏。 人去楼空, 天涯路远, 望断归程冀。 月明如昼, 小轩依旧绮陌。
而今白发星稀, 清樽对影, 独饮思昔夕。 此境此情难再得, 一任幽情暗系。 想尔时侯, 花前月下, 美酒佳肴适。 今已何世? 唯我茕茕孑立! 我常问自己,如果杨静兰还活着,舒同会为她写一首什么样的词呢?我想只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首千古绝唱可以表达他的心声吧! 是的,如今他已经不在人世,但他留下的那一个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却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这就是我的偶像-----一代书圣——舒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