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墨色什么好?

卜国亭卜国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古人用墨讲究“五势”,就是所谓“五法”:“其墨之法有五焉:一曰“枯”:笔虽欲枯,墨须调濡;二曰“浓”:墨不宜过厚;三曰“湿”;四曰“淡’:不浓不淡谓之“淡”;五曰“润”:以笔取气于笔端而润,自然生韵。”(《广川书论》)这五种墨法分别对应五种不同的创作状态和风格特征。下面逐一论述。

1、 枯

古人对于枯的描述通常指的是枯淡清远之趣。枯是墨法的第一种形态。它追求的是一种清淡疏朗的风格和境界。在古人的书写中常用于表现萧散恬静的情思和对清寂幽远的景味的营造。所以王冕说“文人之笔墨,贵有风韵,风流蕴藉,如美人簪花,小人强盗耳”。这种风格和气象往往给人以超脱尘俗之感。但值得注意的是,古人在使用枯的时候并没有刻意追求单薄和轻薄。因为如果单纯为了追求轻薄而在作品中反复涂抹,就会失去墨色本来的韵味。因此“墨虽欲枯,而宜调濡”才是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2、 浓

浓墨即黑而不浮,沉而不滞。它是一种相对厚重的质感。它的特点是凝重而不松散,沉著而有力度。这种墨色的作品给人沉稳感足的感觉,是一种阳刚之美。它常常被用来表达雄奇瑰丽的风貌和气势恢宏的气概。同时,浓墨也是古人最常用的的一种墨法之一。因为人们通常喜欢用浓墨来强调作品的主体部分,从而增加作品的视觉冲击力。然而,如果用墨过量也会导致笔画臃肿不堪。所以只有掌握其中的度才能达到理想的书写效果。

3、 淡

淡与浓相反,是一种轻快灵逸的气息。它的特点是不凝涩也不松散,轻盈灵动而又含蓄婉转。淡的表现技法在于用笔轻捷和蘸墨均匀。由于它的轻盈,很容易造成作品飘逸洒脱的印象。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于随意而导致笔画虚浮的问题。

4、 “润”、“燥”

“润”与“燥”是一对相对的术语,它们共同反映了不同的墨色质感。“润”的特点是滋润而有韵致,“燥”则是干枯而无光。两者的对比体现了墨色不同质感的区别。润的质感比较细腻,具有光泽,因而显得温润雅致;而燥则较为粗糙,没有润泽的光泽,因此看上去显得干涩而没有生气。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润”并不是指墨汁太稀,而是指书写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轻重缓急的节奏感和力度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墨色达到最佳的效果:既不过于滋润,又不过于干枯。

5、 “浓兼焦”与“润兼枯”

这两种墨法的搭配是最为常见的也是最易于把握的。一般来说,“浓兼焦”是指先用浓墨铺底再局部点加焦墨的方式来营造出一种厚重感极强的视觉效果,而这种视觉效果正是中国书画中所追求的浓而不浊的艺术品味。至于“润兼枯”则是指先以湿润的笔触铺底再以枯笔进行收束的方式来体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

凌万明凌万明优质答主

我觉得还是淡墨水比较好,因为用浓墨的话,很容易在纸面上产生堆积感。 当然,如果你要写得比较厚重、深沉一点,可以用浓墨写,但是这样写的字会给人一种沉重之感(比如说我的“龙”字);或者你可以采用浓墨加水的办法来写,使整幅作品有一种通透、有灵气的感觉(比如我的“书”字);还可以直接用淡墨书写,不过这样的话,最好你的字不要太大,否则看上去就会感觉有点单薄了——如果要用这种方法写大的字,最好多用水,把字的笔画拉得长一些。 其实很多情况下,还是要看具体的内容、环境以及心情决定的。 如果是练字时,可以尽量用浓墨练习(比如我现在就喜欢在描红时浓墨地写,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笔锋);但如果不是,还是建议不要用浓重的颜色进行创作或写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