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拓片值钱吗?
一般不值钱,如果被博物馆收购了,或作为珍贵文物收藏就会很值钱! 比如《石鼓文》是中国最早刻石的文字,是现存年代最为久远的历代石刻法帖珍品。原石在宋代已经遗失,现今的石鼓是后世摹刻上石的。北宋时,石鼓藏于宋宣和内府(1125—26),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章惇在凤翔府陈仓县九龙山下发现十余枚石鼓,并移置汴京(今开封)宣德门之侧,以石鼓文作诗记其事。
金元时期,石鼓沦没于民间。 元代初期,石鼓仍存于世,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为翰林学士承旨王结所献。明代洪熙年间(公元1425年左右),石鼓入藏于北京孔庙。清代乾隆初年,孔庙石鼓被移置于国子监大成门外右廊。现在石鼓在北京孔庙和国子监美术馆中展出。 据考证石鼓共十件,高约尺余,各呈方形。每面约二尺见方,各刻有四言诗一节。十枚石鼓上均各书不同字体、不同风格的秦代大篆七百多字,为研究中国文字演变及秦代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 由于石鼓形制古朴,文字古逸,历来被视为珍宝。自唐以来,历代都有著录记载。宋代欧阳修等曾奉敕重立石鼓,并撰有《石鼓传》。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l189年)孔宗瀚重建石鼓,并在其上施以“震武将军”的铭衔。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又由礼部尚书刘顺主持重新制作石鼓座,安置于孔庙庭中。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因石鼓陈列之处潮湿,将石鼓迁置院外。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孔安国后人孔广榕捐银重修,并将石鼓迁入孔庙大成殿东南角石鼓阁内。解放后国家重视石鼓的保护与陈列工作, 于1979年将石鼓迁人新建筑的国子监美术馆展出,并将此馆定名为“石鼓馆”。这是石鼓自北宋从凤翔迁京以后第一次正式脱离孔庙而独立建馆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