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什么海书法?
1、王羲之的“之”字,写法很多种。如上图是楷书和行书常见的一种写法。 2、《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所发下的帖子。其全文为“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是历代书家们争相临摹的经典之作。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曾临摹过一篇《兰亭集序》,后流传于世。 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对二王书法进行了比较说“逸少之书,末年多妙。大令复胜一尘,兼得其体”(出自宋代朱长文的书迹谈)。北宋黄庭坚也曾说过“昔右军得王右丞《兰亭集序》真本,末后数行本自没有笔势,然而从容闲雅,满纸云烟”(出自宋·苏辙《子瞻草书后》)。由此可知,二人所临《兰亭集序》都是不错的作品了!
3、《黄庭经》是王羲之早年所写的代表作之一。此帖共18行,97行,约千余字。此帖笔力秀健遒美,字体清新隽永。明代书画鉴赏家董其昌评价道:“右军此卷,变化若神……盖晋人至于书,无非书也,而其所以然,不可见矣。此卷正尚形似,而妙处浑脱,与《乐毅论》不同……然则《乐毅》乃右军入手书,而《黄庭经》似晚年杰作,学者当细辨之。”明·赵涵《谈书丛录》中也有记载:“右军书,唐太宗最所爱重者,惟《王右军黄庭经》、《兰亭序》二帖,尝以金玉装背,一藏于太庙,一自身藏内府。世传本鲜矣……”清代书画大家翁方纲也说:“右军书,以《黄庭》第一……”由此可见这二帖在当时的重要性及地位!但遗憾的是现存《黄庭经》大多是明、清时期临摹本,只有少数几本是南宋时流传下来的。其中一本被收入故宫博物院收藏。此帖用笔讲究墨色干湿浓淡变化,线条圆转流畅。全篇布局紧凑,章法疏密相间,行气流畅自然,堪称上乘佳作!
4、《快雪时晴帖》又称《快雪帖》或《答王敬则帖》, 传为王羲之所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全文4行,28字。 此帖书写于木简之上,木简长约一寸八分,宽不到一寸。整幅字体不甚匀称,却显得十分灵动,字字精妙,神采飞扬,气韵生动。清代书画鉴定家郑板桥对此帖的评价很高,他说:“惜字如金……此书中和闲雅,风规可爱……可谓善书者也。”当代著名文物专家杨仁恺先生曾说:“此帖字势纤劲秀丽,用笔多取侧势.结法疏落有致,行间顾盼,神采照人,诚晋代名迹。”
5、王羲之还有一篇小楷名帖叫《乐毅论》,也是王献之父子的临摹之作。 6、《洛神赋》相传是由曹植所作,原名为《感甄赋》,晋代王弼等人曾作《洛神赋》,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时常临摹。南朝梁武帝萧衍认为《感甄赋》名字不雅,遂改为《洛神赋》。 7、以上六图均为王羲之所作,下面这张局部放大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骨筋并举”“刚柔相济”……这些关于王羲之一的经典评价你听说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