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书法有哪些?
书学理论研究是书学史(或书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对书体的源流探讨、书法美学思想以及关于艺术批评等几项内容;而其中又尤以对前代名家书法艺术的述作最为重要,这不仅是由于它本身具有的学术价值,而且也是后人进一步深入探究前辈艺术实践之基础所在。唐代初年就有一些学者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撰著了较有分量的唐以前书法家评传。如唐初贞观年间张彦远所编《法书要录》卷三就收录了虞世南等人所作的晋·王羲之、献之父子与魏·钟繇三位书法家的传记,卷四则收有欧阳询所作的汉·杜度、曹嘉、崔瑗、蔡邕及晋·王羲之法书家传;在《历代名画记》卷六“论画书”章中,张彦远还辑录了虞世南等诸人对晋·卫铄、梁武帝、北魏·胡昭等人的书法评论;唐人孙过庭在其书法理论名篇《书谱》中也涉及了大量前代书法家的评论。这些文献均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至于专门品评当代名家作品的书学专著,到唐代中期已相当丰富。除前面提到的欧阳询《书法十二法》外,还有虞世南《书总结诀》一卷(或称《笔髓论》)、陆希声《论草书》二篇、窦臮《述书赋》两卷[1]等。此外尚有一些散见于其他史料中的有关著述,诸如李肇《翰林志》中所引褚遂良评价虞世南书法的话和柳公绰《论书贴》中关于欧、虞、褚、颜四人书法的评价等,也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虞世南《笔髓论·总论》曰: “夫书通则变,临池之志也;通变则达,临池之功也。故执术者要妙,操规者精巧,得之者神功,失之者苦工,此其所以殊也。……若乃穷微测妙,体运通灵,启照开潜,幽赞神化,岂非入化之境哉!斯可谓穷万物之情,极阴阳之际者也.” 从这段论述可以看出作者十分注重对书法创作中具体技术问题的探讨,同时也不忽略对其精神境界的强调。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书风的主流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