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应辉书法价值?
谢邀答此问,以下是我之前的回答 有朋友问到《何应敬作》的出处以及作者的问题(就是“文革”期间抄家后,红卫兵将何应钦写的字裱成画轴挂在墙上以示侮辱) 1966年前后我正在上海读小学四年级,我家在淮海中路靠近汾阳路口,当时这里还是一片弄堂房,离“康脑香”药店和杜美路电影院都不远,对面是复兴西路和淮海路路口的西园宾馆。因为离上海美术馆很近的缘故,父母常带我去那里看展览或画画。记得有一天我们正要进场时,被一个穿解放军制服的人给拦住了说: “小朋友,不能进去!”并告诉我们,他是在里面当保卫工作的战士,由于“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美术馆关闭,所以不接待观众了,不过他可以给我们讲讲里面的情况。于是他对我们讲起了“美术黑店”、“艺术帮”、“白专”等当时极为时髦的概念,还绘声绘色地讲了“黑帮大会”和“批斗会”的经过情形……听得我们都入迷了。这时另一个工作人员也过来叫他,让他去忙别的事去了。就这样我们在门口听了他半天讲述,直到闭馆他才走,于是我们也跟着离开了。后来我又去过两三次都是如此,每次都是他说一会儿我们就走了,但感觉很有意思,因此印象很深。
再后来听说,原来那天他讲的那些事情都是编出来的。所谓“黑帮大会”“批斗会”根本就不存在;他只是把一些革命样板戏的词改成美术馆里的人物名字而已。但他说的其他情况是真的——例如当时的馆长陈秋草因出身不好而被赶下台,由副馆长钱君匋接替馆长职务,而原来的副馆长张仃则被下放到河北涿县农村劳动;还有著名油画家赵无极、朱德群等人也都从法国返回北京,到“美术黑店”报到接受改造等等。这些故事我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都有读到,可见其并非无稽之谈。
说到“何应钦作”的题词,那也是“文革”时期的一件奇事。据说当时上海市革委会接到中央来电指示,说是蒋介石在台湾去世前曾留下遗嘱,要求在上海为他举行追悼活动,并要求由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出面组织。此事引起上海市革委会的重视与重视,决定派一名得力干将前往处理此事为好。最后决定由时任市革委副主任兼公安局局长谢富治带队,市体委负责人陆文启随行组成专门班子赴台处理善后事宜。
到了台北,他们首先找到当时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身份兼任“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的陈立夫商洽具体方案,经双方反复研究协商,终于取得一致意见:即在台北中山纪念堂举行为期三天的悼念仪式(据说是蒋经国亲自主持的),并安排于7月5日至7日举行。与此同时他们还获悉,蒋介石生前对书画颇为喜爱,特别是喜欢齐白石的作品,因此谢富治等人又与陈立夫商定,除举行悼念外还将举办一次“蒋介石遗墨展”,届时将由陈立夫向外界介绍展品,并将其中一幅所谓“毛主席手书”的字画作为主要展品进行展览并向公众出售,所得款项用于资助台湾的体育运动发展事业(注:这一招确实很厉害,连毛主席的画也要拿出来卖!足见其用心之良苦啊!) 至于“何应钦作”的题词嘛?那是后来他们发现,在蒋介石留下的几封亲笔信中,有一封是写给时任行政院长何应钦的,信中提到“主席有言‘应钦同志,你身体虽未康复,但仍应勉为其难’云云……”据此他们就大做文章,声称这封信是何应钦亲笔所写,并将其裱成轴幅悬挂于纪念馆中作为镇馆之宝。
其实,当时谢富治一行人在台湾只待了短短十天时间就匆匆回国了。他们在台湾逗留期间并未见到任何所谓“蒋介石遗墨”,更无从谈起什么“毛主席手书”之类的东西啦!所以说这一切都是他们凭空捏造的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