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种翡翠什么价位?
豆种是玉石中一个重要的品种,它就像是一个“大众情人”一样,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 豆种的命名就是这么的直白且朴素,看起来就是一粒粒豆子排列组合而成,所以得名为豆种。
豆种可以说是由翠友而得名的,因为它的底色通常为淡绿色或阳绿色,而且绿色分布也是呈“粒粒”状,像极了被压扁了的豆子。因此当翠友们看到这样子的颜色分布状态时,就会下意识给其命名为豆种。 除了颜色之外,判断一件翡翠是否属于豆种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结晶颗粒感明显 因为豆种是由晶粒集合体组成的,所以它在光泽、硬度以及细腻程度方面都远远比不上玻璃种或者冰种,在光线照射下呈现出来的效果是颗粒状或者斑状,这是由豆种内部的结晶颗粒大小所决定的,如果颗粒较小则呈现出糯种,如果颗粒较大则呈现出豆种。例如,我们用手就能轻易摸清楚的“水干”,还有表面不光滑、有微微凹凸感的“冰渣”都是由于颗粒感导致的。 (手能感觉出来水干,说明杂质略多、结构略粗) (冰渣感明显,颗粒感大导致)
2、透明度高 前面说了豆种不是透明材质,但是也不是完全不透,一般来说豆种的透明度低于冰种跟玻璃种,但是高于糯种。对于同样颜色的翡翠,如果豆种比较透亮,那么说明结晶颗粒比较小,反之如果颜色深暗,那么说明颗粒比较大。
3、底脏 豆种由于内含物比较丰富,所以透明度通常不太高,此时绿色通常会与白色矿物的色调互相混合而变为灰色、黄色等色调,这样的底子就叫做“脏”。所以,想要拥有干净通透的豆种,前提是得有清澈干净的底子。
4、棉 除了底色“脏”会导致影响美观以外,内部的“棉”也会让整体的美感大打折扣。所谓的“棉”就是指翡翠内部隐约可见的纹理,或是半透明至不透明的白色凝块,这些白色物质其实是指翡翠内部的矿物晶体,它们并不是污点,但是影响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