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挤压原理?
题主的问题可能涉及到两个知识点,一个是如何判断一块玉石是否是“天然”形成的,另一个则是“天然”形成的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参与并导致颜色产生。 先说第二个问题。
天然玉器中的颜色,大致可分为: 漆黑如墨——纯黑色(墨玉);
深紫如绀——紫色(春色);
淡黄如蜡——黄色(翡色);
浅绿如滴——绿色(翠色);
粉蓝如霞——蓝色(晴水蓝)。 除此外还有白色、奶白等,这些都是天然的。
不过上述颜色只是基于现有知识的总结,事实上还有不少特殊的颜色,比如红翡、黄翡中夹杂着绿色的斑点,这种一般称为“巧色”,而一些白玉中掺杂了黑色的点状或者丝状的色调,这属于“脏色”,这些特殊颜色的出现往往会导致玉石的价值大幅度下降。
对于题主提到的“绿辉石”我本人并没有接触过,不过据我了解其成分应该是阳起石和绿泥石这两种矿物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可以肯定地说,这种材料一定是“人造的”——因为这两类矿物都是典型的造岩矿物,在自然界中极为常见,而且两者共生的情况也很多。
当然,如果是天然形成的,那也很可能是由其他原因导致的,比如: 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染色作用会使其表面颜色均匀分布,但往往由于结构和构造的影响,导致颜色无法深入内部,形成一种“染色透进”的现象,这种情况在低档的翡翠中很常见。 而低温低压条件下形成的色泽往往是“浸染”状的,也就是说染料是分散着进入晶体的,这种情况在优质翡翠中最为多见。 不过无论是上述哪种机理造成的,其形成的结构都是纤维交织的结构。
再说第一个问题。
其实判断一块石头是否是天然的非常简单,只要看看它是否有自然形成的纹理即可。一般来说,天然岩石(包括玉石)都会有纹理,只不过有的纹理清晰,有的模糊,有的成条纹状,有的成块状等等,而这正是由于其形成过程中受力情况的不同所致。
而人工处理的玉石则没有明显的纹理,这是因为其内部晶体排列是不规则的。 有纹理=天然,这是判别天然玉石最简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