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种翡翠为什么发黑?
“黑冰”其实指的是在透明或半透明的玉体内,分布着黑色絮状物。 这些黑色的絮状物,可能是原生矿物质,比如辉石类矿物(透闪石、阳起石)、铬铁矿等;也可能是次生矿物质,如锰氧化物及铁氧化物等。因为铬离子和锰离子等是致色离子,所以,有黑色絮状物的冰种或糯种翡翠,通常都会被赋予“墨翠”“黑翡”或者“酸灰岩”的名字。 不过,这种叫法不太准确,因为在强光下观察这些玉内的黑色物质,它们并不会呈现荧光反应。严格来说,墨翠、黑翡或者酸灰岩都不是翡翠,而是玉石。 因为在商业上,除了颜色外,影响宝石价值的最重要因素就是透明度。而翡翠的透明度主要与光线在翡翠中的通过路径有关,如果这条路径上有较多的黑色絮状物,那么,翡翠就会相对较暗。也就是说,尽管这些黑色物质本身是无色的,但它们对光线是有阻碍作用的,会令到原本该透亮的翡翠变得黯淡。
从商业角度出发,为了避免误导消费者,商家们通常会避免使用“黑冰”这个名字来称呼这样的翡翠。然而,市面上确实存在大量的以“冰种”或“糯种”为卖点销售的黑冰翡翠,这时候如果你还分不清什么是冰种,什么是糯米,那可就真要拍大腿了。 所以,大家在购买冰种或者糯种翡翠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看看是否有黑色絮状物分布在玉内部。如果有的话,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可能这件翡翠的价值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虽然黑色絮状物会严重影响冰种或者糯种的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但是,只要经过抛光的处理,其视觉效果还是能够得到一定改善的。这类翡翠常被用来制作成饰品,如戒指、项链、手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