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翡翠帽正怎么玩?

彭玲辉彭玲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帽正”也就是“顶戴花翎”,是旧时官员的帽饰,用翠玉或赤翡翠琢成花朵状,插在官帽上,表示身份和地位。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本朝冠制,冬夏异样。凡遇庆典、朝会、筵宴则穿朝服(即燕居服),冠春圭夏弁。春圭为竹木丝编而成,中竖一棍,无旒(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旒);夏弁乃凉帽之别制,以绒结球,无缨。” 这种以竹木为框的帽子,冬季用的叫“冬盔”,夏季用的叫“凉帽”。虽然名为冬夏之分,实际上无论是冬帽还是夏帽,都只分单双耳。

到雍正年间,又规定:四品以上官员冬帽饰以顶珠,夏帽饰以缨端。至乾隆时,又详细规定了不同职位人员的顶珠颜色和夏帽缨端数量:

从上图可以看出:一品至三品的官员,其帽上的顶珠由红宝石、珍珠、青金石等制成;四品官员的帽子上有一束黄丝线上下各串六颗珍珠;五品及七品官员的帽子上只有一根黄色丝带;八品及以下官员的帽子不饰任何装饰物。

至于夏帽,不论品级,一律制作精良,用料昂贵——用珊瑚、水晶、玛瑙雕成珠花作为帽缨的一端,再以金线或银线串连,显得华丽而精致。

到了嘉庆年间,又对顶珠作了修改:皇帝及皇太后所用之顶珠,由红宝石改成蓝宝石,并用一颗大珍珠将其与顶帽连接起来;其他王公大臣的顶珠则改用砗磲(一种大型海洋动物贝壳)制作的圆珠,其中和硕亲王、多罗贝勒等还可在圆珠周围加上两圈珠宝。但无论怎样修改,其基本样式一直没有重大改动。

沃诗禅沃诗禅优质答主

清乾隆之后,玉器成为帝王大臣达官贵胄的随身饰品,玉帽正就是其中之一。按清代服饰制度,官员戴吉云冠,冠上顶用不同质料分别等级(一、二品用貂皮,三、四品用坤狐,五至七品用乌纱,八、九品用白纱)。帽顶上嵌缀宝石,以珠宝的大小区别官员品级,一品为红、蓝宝石,二品为祖母绿,三品为猫眼,四品为紫晶,五品为蓝晶,六、七品为石英,八、九品为民用玻璃。宝顶之下有一塔形台座,称帽立(也称帽柱),以金或银制成,上錾龙纹。帽立之下为帽正,一般用玉制作。

清玉雕吉祥图饰帽正

玉帽正呈覆斗形,分为上、下两部分。器表以镂雕、浮雕和阴刻等技法刻饰不同图案。其上部为一高台,浮雕福、禄、寿三星及仙鹤、鹿、灵芝、桃、刘海等,取“三星献瑞”、福禄寿全之意。福星双手捧书,禄星手执如意,寿星怀抱仙桃,笑容可掬,长髯飘飘。鹤为清闲长寿象征,鹿取“六”谐音,寓“六合同春”,灵芝是吉祥长寿之物。下部为台阶式,边沿起棱饰回纹,并镂雕蝙蝠纹。此件玉帽正造型规矩,图案布局精巧,以双勾阴线进行局部处理,线条流畅,纹样精致,寓意吉祥。

清乾隆玉雕花卉纹帽正

玉帽正造型规整,帽正上部高台饰四出如意云头纹,每云头之间饰寿字纹。中部四面皆饰盛开的牡丹及灵芝仙草,周围配以折枝菊花。下部镂雕回纹一周,帽正上半部琢饰缠枝莲花纹,下为覆莲形足。玉质温润,碾琢精巧,构图严谨,是一件难得的佳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