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镯子会跑色吗?
会,不过概率很低。 天然翡翠在形成的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温度、压力等)可能会发生色变,这种色变是渐变的,在翡翠内部很均匀,看起来像自然扩散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漂白”或“走色”;相反,人工处理的B货和C货翡翠由于内部结构被破坏,受到外部浸蚀,颜色发生的变化是突发的,从局部开始向周边扩散,只要仔细观察,颜色有“生坑”“老坑”之分,明显不同。
1、“走色”是一种自然的物理化学过程,需要漫长的时间,所以一般不会整个手镯一起“走色”——即整体变淡。但如果是种嫩的水头好的料子,比如豆种或糯种的料子,因为晶体颗粒间结合不紧,在循环往复的自然力作用下,部分颗粒可能脱落,整块玉石呈现酥松的结构,就像豆腐渣一样的松散,这样的材料制成的玉器,放置一段时间不打手电筒也不看灯光的情况下,整个手镯都会发灰,也就是常说的“走水”了。当然,这样酥松的玉质已经毫无价值了。
2、有人把未经过处理的天然A货翡翠称为“素色”,而把经过浸泡腐蚀处理过的B货C货翡翠称作“花色”,从颜色来看的确是这样——没有经过处理的,颜色相对单调,只有种水和底色之分;经处理的,颜色丰富多彩,但是过于艳丽俗气。 那么,“花”是怎么来的?其实,是染剂进入翡翠内部与矿物表面氧化铝结合的结果。首先,染料会在表面扩散,从而产生由表及里的色差现象;随后,染料会逐渐深入内部,在纤维交错处聚集,从而形成深浅不一的色斑,也就是所谓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