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水石种嫩吗?
我来说一下我的看法,可能不专业,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首先来谈谈什么是“种”,这个概念是相对模糊的,从字面意思来讲就是翡翠的生长时间或者阶段,这个生长过程其实就是翡翠在地质作用中所经历的过程,也就是常说的“形成过程”。 常见的翡翠品种按形成环境分,有岩浆岩型(或称“岩脉型”)和沉积岩型两种。其中,岩浆岩型的代表是“老坑玻璃种”、“冰种”等;而沉积岩型的则是“糯种”、“豆种”等等。
个人认为:其实“种”代表了翡翠的形成阶段及形成过程中外界条件的影响。比如,同样的处于岩浆岩型,因为熔岩流经的路程以及凝结后受到的压力不同,就会使得其中的杂质元素含量不同,从而导致后期清洗的难度和时间不同,最后的结果就是“种”老熟程度的表现不一,“冰种”往往比“糯种”显得水润通透一些。 而同样属于岩浆岩型的“老坑玻璃种”与“冰种”的区别,在我看来就是“洗过”与“没洗过”的区别,因为两者的结构都很细,而且内部含有的杂质元素含量都非常少,所以看起来就像“洗过了”一样干净剔透,而“没有洗过”的自然就显得“笨拙”一些了。不过“老坑玻璃种”内部的颗粒感确实要比“冰种”更明显些。 上面说的是“种”的概念。
接下来谈谈“嫩”的问题—— “嫩”我个人觉得可以理解为“生成时间较短暂”的意思。因为翡翠是一种结晶体,它的生成有一个缓慢的凝聚过程,也就是说需要时间。而“嫩”的反面就是“老”,老指的就是时间上的久远,所以种嫩就是指生成的时间短,晶体结构尚未完全形成,因此透明度较低,颜色也相对单调,通常为绿色或白色。而种老的则相反,生成时间长,晶体结构已经完全形成,因此透明度高,颜色浓艳丰富。
“种”和“嫩”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就像是人一样,有的人长得快,小时候像大人,而有些人则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发育成熟。所以归根结底,“种”和“嫩”只能作为参考指标,并不能完全作为评价翡翠质量的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