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细碎细纹是什么?
这是翡翠在开采、加工或存放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产生的裂纹,称为内裂(内部裂纹);这种裂纹对翡翠的质量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大小需要根据其位置、长度和弯曲程度而定。 常见的内裂多呈暗色,形状不规则,深浅不一,有的深入翡翠的晶体部分,这些内裂在强光照射下会变得更明显一些 图中箭头所指向的就是一块翡翠表面比较明显的内裂。
除了内裂外还有外裂(外部裂纹),一般外裂出现在翡翠的外表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凤纹(鸟翅状裂缝),或者裂纹。由于外裂裸露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所以往往会给翡翠带来一定的损伤,从而影响价值和美观。 不过有些外裂也是有其存在的价值的,因为在形成的过程中可以释放压力,使得翡翠更加通透。
当然如果外裂非常粗大而且很深的话,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只要是天然形成的翡翠,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一些瑕疵,这也就导致了它们不可能有完美的外观。因此对于天然翡翠来说,瑕疵的大小和多少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但如果是人工处理的翡翠C货或者D货就另当别论了,因为它们是将颜色填充进裂纹中,然后用高压密封的方法让颜色渗透进去,这样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完美无瑕的。
在翡翠的内部有时会出现一些类似于棉一样的白色絮状物,仔细观察会发现是由非常细碎的细小裂纹组成,在透射光下呈现非常特殊的猫眼状和帚状。在翡翠中常与黑点绿或者高绿同时出现,这大概是与裂隙中渗入的铬和铁作用有关,有这种特征的翡翠的透明度也不会很好。
翡翠中常有绿色以及其他颜色的斑点、斑块或脉带分布,在光线照射下观察可以看到在色斑及色点周围常出现一圈半透明的暗绿色晕圈叫翠晕,从色晕过渡到透明部分的边界非常柔和、模糊,这是翡翠的重要鉴定特征之一。有的颜色分布中心部位颜色深而外围颜色浅或者颜色中心部位完全被包含在翡翠内部或者仅以一小部分与表面接触,呈放射星光状或玫瑰花状的星彩效应,这种由颜色引起的特殊光学效应被称为变彩。
具有此种变彩效应的翡翠一般色好,透明度也高,非常难得而在某些颜色艳丽的翡翠中颜色分布极其不均匀,有时裂隙周围有较深的颜色,这些颜色是在裂隙充血过程中形成的,翡翠在形成过程中或在风化过程中出现的裂隙使得一些胶体溶液沿裂隙渗透,使裂隙充填程度不同而使裂隙周围呈色不同。
如果裂隙充填程度低,则裂隙附近的翡翠的颜色较浅,若裂隙充填彻底并且有胶体沉淀反应,则裂隙附近的翡翠颜色就会很深,甚至变成黑色这种裂隙在长石表面有选择性地沉淀而形成,胶体在长石表面沿其解理裂开并在缝隙中流动,当遇到方解石等其他矿物时又发生沉淀反应,从而给翡翠染色。浸蜡处理的翡翠主要是由于一些次生的蚀变或解理很发育,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及透水性,将这些翡翠浸泡在热石蜡中可以改善翡翠的外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