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松花长什么样?
“松花”是行业内一个比较普遍的说法,其实指的是翡翠原石皮壳上附着的绿色物。这些绿色的物质一般呈点状、带状或团状,颜色多为暗绿、深绿或墨绿色,部分也有黄色或白色。 原矿图中所标注的A处和B处的绿色斑点(或条带)就是松花。对于有些原矿来说,皮壳表面的绿色可能较少,就需要仔细寻找;而对于一些表皮有厚层的矿物包裹体,导致表面绿色的矿石,则比较好认。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松花会随着刨刮掉皮壳逐渐显露出来,而有的则会随着切割过程慢慢显现出来。当然,也有些原本应该具有松花的部位,最终并没出现任何绿色,这往往是由于后期受到外力作用破坏了内部染色结构所致。也就是说,有没有松花以及是什么样的松花并不能作为判断翡翠品质的标准。
目前对松花的研究还比较少,关于其成因主要有两种说法:
1.是由翡翠原生色(主要为绿色)受地表及周围环境影响而发生的褪色或变色现象,即后天变化形成的,因此带有一定的概率性;
2.是由于在成岩过程中,晶格之间的绿色矿物发生位移而进入角质细胞之间,形成表皮内的显微裂纹中的色素沉淀,所以也称为“晶隙绿色”。这种观点认为,只要有晶体,就会有晶隙存在,从而产生松花。 从上面的图片中可以看出,有些翡翠的原生色(底色)为白色或者淡黄色,这样的底子上会产生白色的松花;而如果底色为淡绿色或者绿色,则往往会呈现出绿色的松花。
另外,由于地质运动的反复挤压和揉搓,使得原本结晶完整的翡翠晶体发生了碎裂,内部的绿色矿物也受到了损伤,造成了颜色的渐变,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翠性”或“苍蝇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颜色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