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翡翠长什么样子?
说到翠,很多人就会想到绿颜色,所以一提到“绿翠”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这是一块绿色的翡翠。 其实,除了绿色以外,“玉中之王”翡翠还有白色、黑色等等。 也就是说,只有绿色的翡叫翠。 但是,如果颜色是其他色的翡,它的名字可就不叫翠了哦! 而应该称呼为“翡中翠”——取其颜色最明显的部分命名为翠。 所以,判定一件首饰是否属于翠的关键不在于颜色,而在于形状——看其有没有黄色调或者黑色的底色。 有黄色的底或黑色的底而带有鲜艳绿色的,就是翠;反之,则不是。 那么为什么会有黑白两色呢? 根据地质学研究,翡翠形成的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石头中的结晶颗粒需要达到一定的粒度(0.1-0.3mm)才能出现翠。 但这样形成的石头往往是纯白色的,也就是行内常说的“白地青种”,或者类似糯米状结构。
当然,这样的石料由于透明度差,是做不出好首饰的,所以还需要经历一场神奇的旅程,才会变成我们手上把玩的珍品。 这就要说起翡翠的染色过程了。 天然的翡翠石在生成过程中受到周围物质的影响,会带有一些灰色调,有些甚至还带点紫色的调子(其实这是氧化铁染上的颜色)。 当这些天然翡翠遇到含有酸类的化学溶液时,表面那层灰色调的颜色就会变得很活泼,能够溶解于酸液当中。 如果这时候有铁离子存在的话,就会与酸液中的氢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绿色的络合物溶解于液体之中。当这些含有绿色物质的酸液渗透到晶体缝隙里,绿色也就随纤维交织的形态填充到所有的空隙中去,并逐渐变干,形成绿色树脂状的染料渗透进结晶内部,从而改变原来玉石的白底青种或干青种的质地和颜色,成为艳绿的满绿色的翡翠。
当然了,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需要漫长的岁月才可实现,所以你在市场上买到的翡翠饰品大多是经过染色的。 知道了这个染色过程,再来看你手上的翠到底是不是人工染色的,答案就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