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晴水带飘花好吗?
其实,“晴水”这个名称是一个商业名称,并不准确。 行内有所谓的“清水底”,指的是绿色较浅,几乎接近白色,类似纯水的颜色。而“晴水底”则是形容这种色调的水头足、亮度高,犹如雨后的天空一样清澈明亮,所以称为“晴水”。 其实,行内所说的“晴水底”和“清水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确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晴水底”的物件在结构上都属于“细糯种”或“糯种”玉石,其内部晶体颗粒比较大,结构比较粗;而“清水底”的物件则属于“冰种”或“玻璃种”,结构非常细腻。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将“晴水底“归类于”糯种“是更为恰当的。
不过,市场上有许多商家的宣传中都会使用”晴水底“来形容各种质地很好的绿色玉件。实际上,这些玉件可能属于”冰种“或是”玻璃种“,但考虑到价格因素,当然可以理解商家使用”晴水底“这个名称的用意了。
对于题主这个问题,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因为不管怎么说,能够拥有这样一块带“晴水飘花”的翡翠都实属不易。 一方面,目前市场上优质绿色的翡翠原石来源已经极其匮乏。随着市场开拓,以前很多不知名的产区都已经没有原料供应,比如以前有出产的蒙古原矿现在基本绝迹,而缅甸北部抹谷地区则因为开采过度导致优质翡翠资源严重缺乏。目前,市场上可见的原石大多来自缅甸南部缅泰边境地区的莫湾基、后江、南奇等地,虽然也能出产优质的绿色石头,但颜色的均匀度往往欠缺。 而“晴水飘花”则往往是种水和颜色均达到较高要求的结果,因此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
另一方面,能工巧匠们利用丰富的玉石知识以及精湛的工艺技术为这块绿色石材锦上添花,使得原本就极为珍贵的“晴水飘花”翡翠更加弥足珍贵。 以我多年在市场摸爬滚打的经验来看,一件好的作品,不仅需要有好的原材料,还需要有好的设计来衬托,才能相得益彰。而设计师和工匠师傅通过不断地琢磨,最终实现了材料和设计的完美融合,从而成就了如今令人心驰神往的“晴水飘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