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底子粗是为什么?
粗,一般指的是结构粗、质地粗,或是两者都有。 影响翡翠底子的主要因素包括:种、色、水、地子(干净度)。当然还有工和尺寸等外在因素。
1.种:指翡翠的质地,一种老说的“糯化”,现在多叫“冰糯化”或“糯冰”,还有一种“豆种”,是比较常见的两种,另外还有“油种”“干种”及“水晶种”等等。 “种”是很能直观的感受到的,比如同样都是“糯冰”,有的看起来细腻柔和,有的一看就是比较“糙”的糯冰,原因就在“种”上。种好的翡翠,看起来通透灵动,种差的翡翠看起来则发干发闷。
2.色:一般就是指绿色了,不过有一些其他颜色也是有颜色的行话的。 “绿”分“正绿”“阳绿”“翠绿”和“浅绿”等,这些称呼都是形象的说法,而不是根据色调而定的。例如“正阳绿”其实并不是阳绿色,而是指色泽浓艳、明快的绿色,所以不能以偏概全啊~ 除了“绿”以外,一些特殊的颜色,如“红翡”“黄翡”和“紫罗兰”等,也是要区分颜色的等级和状态的。
3.水:也就是透明度和光泽。在相同的情况下,一个水好的一个水差的一定显得个头大。反之,同个种的,一定水好的看起来个子高。所以,水是很重要的。
4.地子:地子主要是说干净的程度。如果一块翡翠很干净,没有脏点,杂质也很少,那么它的地子就很好;相反,一块翡翠,虽然绿色好,但是伴有大量的杂质,那就使地子变差了。
10件货品里,可能只有一件好货,也可能有两三件货物能达到中上的品质,但剩下的几乎都是差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