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巨匠有哪些?
这题目太大了,我答不了。 但可以推荐几本书,《中国美术史》、《中国书法史》(两本)、《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等; 然后自己去找找相关的视频资料看,比如搜索“中国美术史 央美”就有很多相关的视频文件,搜索“中国书法史 北大”也有很多关于书法史的视频资源。 总之要想真正了解中国的艺术发展,还是要读一读文献的,光看视频是远远不够的。
至于艺术大家,那可就太多了。 绘画方面,吴道子、王维、郑板桥、齐白石等都是画史上造诣很高的画家; 书法方面,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欧阳询、褚遂良等等都是书史上的名家; 其他篆刻、诗歌、骈文……也都有不少杰出代表。
但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在谈论中国艺术的时候不能忘了中国的文人气质是贯穿其中的。所以无论是书画还是文学,其巅峰状态的出现往往都与文人紧密相关——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武人出身的齐白石在绘画上也是登峰造极。但这已经是“异类”了,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 因此要讨论中国艺术大家,我们就不得不从文人群体开始说起。
在中国古代,读书人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有的人通过科举入仕做官,但也有不少人没有中举,甚至没有考上进士,只中了个举人、秀才或童子试。但这些没有中举的文人一样受到尊重,一样是社会名流,他们的地位甚至还要高于一般的士绅和富贾。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文人有着自己的优越感来源——笔墨风流。
所谓“笔墨风流”,就是指的文人的书写、作画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文人来说可以说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之一。有了这个本事,哪怕你不中举,生活照样有滋有味;哪怕你穷的揭不开锅,一样受人尊敬。 所以在中国古代,文人是最重视“笔墨风流”这一个性的群体。他们在任何场合都会表现出自己对这一个性的看重。
你看古代的文学作品中,但凡写到文人,总是要与笔墨打交道的。要么就是在谈论文章写作,要么是谈到画,总要说到笔法、笔画之类的。
总之一个道理,凡是有文化的武夫都是土包子,而只有文人才称得上真正的风雅。 所以回到这个问题本身,什么叫“艺术巨匠”?能称为“巨”就一定是有代表性的,而且是超越同时代的。
这样的人物,除了作品以外,他的个人生活经历也一样很有看头。 于是我就想到了王羲之和他儿子王献之。王羲之就不用多说了,他是东晋时代的人物,出身名门望族,天生带着一股贵族气息。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在今天已经无人逾越,被称为“书圣”;而他的生活也很有趣味,据说他喜欢养蛇,而且善于画蛇,在居室周围画满了蛇。
王献之同样也是东晋时期的人物,他的爹就是王羲之。王献之小的时候跟着爸爸学书法,后来超过父亲,被称为“小圣”。王献之的成就不亚于父,与父齐名。王献之长得一表人才,风度翩翩,而且爱好广泛,除书法外,还擅长绘画、诗赋。
最可贵的是,这个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却一生不恃才傲物,待人接物十分有礼。无论对待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他都一视同仁,从不摆书法家的架子。
这样的大家,难道不值得我们敬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