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如何回收金银?

咸芙帛咸芙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支援工业建设、发展军事,我国从国外进口了大量工业原料,包括 12000吨铜、543万吨铝、80万吨锌、70万吨锡、60万吨铅和50万吨镍。 “这些原料的进口价格是根据当时国际市场的价格确定的。其中,有色金属以美元标价,黑色金属以英镑标价。 由于当时的英国是世界三大黄金储备国之一,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白银生产国和出口国,苏联是世界上最大的铬铁矿出口国,印度尼西亚是全球最重要的钨矿石和锑矿石产地,所以这些矿产的进口贸易实际上是由英、美、苏、印尼四国控制的。”(见《中国近代手工业史》) 为弥补外贸逆差的资金不足,当时国家开始大力收购外资企业。1971年,国家外汇储备仅2亿多美元;到1973年时,就达到了13亿美元,增长了6倍多。

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国务院决定开始出售部分外汇资产,回笼货币。这就是被称为“特贷”的外汇调剂市场的诞生。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前局长、著名经济学家朱云来回忆,1973年下半年,国内出现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浮动,最高时达1:2.65比1,也就是说一美元可以兑换2.65元人民币。1979年以前,中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1:2.68左右上下波动。 而当时国际上主要国家的汇率都是钉住美元不变。中国的汇率制度显得非常特殊。 鉴于此,有人提出应该把汇率调整为1:1,即购买1美元,政府用1元人民币兑换。这个方案马上得到了批准。于是,从1979年起,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开始采用“官定价值”,一直持续到1994年底。 随着人民币币值不断提高,原本外币兑换的外汇调剂市场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了历史。

慕星宇慕星宇优质答主

国民党的半世纪统治,不仅使经济陷入崩溃,也使中国的货币政策陷入空前混乱的境地。金银和银元等硬通货流通广泛,甚至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而且在解放前的十几年,通货膨胀迅速发展,法币和随后发行的金圆券、银圆券实际上已经不能继续流通使用。

金银的大量外流以及国内金银储备的严重不足,成为人民政权面临的难题。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全国只有上海一家中央人民银行,北京只有一张印好的银元兑换券,从北京到上海需3天,由上海调银元需3天。如果在北京向群众兑现银元的渠道不通,中央人民政府的威信就会受到影响。

政务院发布的关于禁止金银流通的决定

为了适应建立新的货币制度的需要,也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物价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在第一套人民币完全发行到位,新中国的货币制度逐步确立之后,即开始着手收回金银。中国人民银行自建国后的第二年(即1950年)6月起,开始在全国城乡全面组织收购金银,实行金银的统购包销。为了保障人民兑换银元、金条,特在西安、郑州、武汉、长沙、济南、杭州、福州、南昌、合肥、南宁、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广州等城市设立分库。1950年8月,政务院发布了关于禁止金银流通的决定。中国人民银行自当年11月起,开始停止收购金银,基本实现了金银的禁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