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花有多少种?
“上花”,是上海话里对“上方巾”的称呼。在旧时上海,人们会在家里悬挂一张画像或一个牌位来祀奉祖先或是尊敬的人。这张像或牌位于厅堂之高堂,所以叫“上花”。 至于到底什么才算“上花”,那得看房子有多大、主人有多在乎面子了——如果主人特别爱惜面子,那可能就连家中最小的儿子都不算“上花”;但如果家里确实也没有多大的地方来摆下供奉,那就只能牺牲小儿子了(当然,一般是让一岁的小儿子“进花”,也就是让他拜倒在“上花”前)。 据我所知,“上花”一般有四种:神龛、神主、遗像和牌位。 1.神龛 在旧时的上海人家,除了正堂外,往往还会在旁边单独布置一个小房间作为神龛。这里通常会被供奉着家族历代祖先的灵牌。 2.神主 有些家庭会把新去世的亲人的骨灰盒放在神龛里供养着。这相当于把死者永远留在了最神圣的地方。
3.遗像 这个不用多说了吧……
4.牌位 “牌位”这个概念比上面的东西都要宽泛一些,只要是供奉着的长方形木制牌形物都算。上面会书写着被供奉者的生辰八字与姓名,下面则通常是空白,留待后人填写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