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有几个协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简称中国书协),1981年5月在中国文联筹备组领导下建立。由中国文艺家协会牵头,联合中国作家书画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组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性书艺组织。 该会现有会员6000余名,由从事书法创作、研究的艺术家和部分理论工作者组成。
1992年10月加入国际书法家协会。1994年和1997年间,先后在中国北京和澳大利亚悉尼市主办了“首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和“第二届国际书法文化交流展”。这两次展览共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书法家参展。中国书协还分别于1995年和1999年在沈阳和北京举办了两届“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展”及研讨会。上述活动对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世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属机构有: 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简称中书协培训中心或中书培)——负责培训书法作者,地址在北京朝阳区北沙滩一号院32号楼B座216室;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研究院。负责研究中国书法,地址在北京朝阳区北沙滩一号院34号楼A座601室; 中国书法杂志社。负责出版《书法》月刊和《书法信息》报,发布书坛消息,地址在京 城市区西四砖塔胡同51号。还有《青少年书法》杂志。
另外,各地设有省级分会,如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等,下面还分设地级书法家协会,如深圳市书法家协会有分设的罗湖、南山、福田等书法分会。
书法是一种传统文化,在任何时代都很兴盛,人们学习书法的热情不减。书法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分会,在全国各地都有发展,在当代中国书法协会,还有其他的书法协会,中国有书法协会,还有其他的书法协会,那么,中国有多少个书法协会呢?
在中国书法史上,我们能见到“中国书协”的名称,实际上至少有12个(中国书法协会、中国书法研究社、中国书法研究会、中国书法学术研究会、北平中国书法研究社、北平中国书法协会、京津中国书法研究社、上海中国书法研究会、上海中国书法协会、国际中国书法协会、国际中国书法研究会、中国书法学社),此外还有中国国粹会、神州国光社、中国画学研究会等机构。
近现代以书法为主要活动内容的机构,1909年(宣统元年),浙江绍兴人沈曾植、谭莹、罗振玉、郑孝胥、叶为铭、高野侯等组织“观海同人集社”,并经常到大孤山观海阁雅集,故又称“观海同人集社”。1910年天津人华世奎、赵元礼、金石索等组织“中国书法研究社”。
1912年北京人严修为社长、周树人、沈尹默、马幼渔等参与的“书会”。1914年,沈尹默、胡小石、刘半农等发起成立“神州国光社”。在1915年上海人冯君木、姚光、方地山、胡石庵、郑逸梅、张伯驹等发起成立“中国古玩研究社”,后改为“中国书法研究社”。同年冯君木、胡石庵、吴待秋、吴昌硕、丁辅之、高野侯、张伯驹等还发起成立“中国书画笺学会”,并出版《中国书画笺谱》。
在北京还有一种叫“中国国学报”(1915年,北京人梁启超、林长民、王式通、林宰平、梁漱溟、蔡元培、汪荣宝等发起组织的“中国国学社”,其社员有陈汉第、李石曾、朱逖先、黎烈文等,以出版《国学丛编》和《国风日报》为任务),有“中国画学研究会”(1917年,金拱北、陈师曾、萧谦中等在京发起成立的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先后加入者有吕凤子、汤定之、陈半丁、王一亭、马晋、姚茫父、贺履之、胡佩衡等,“中国画会”(1917年,北京人张伯英、金城、陈师曾等组织在京发起)和“中国美术会”(1921,上海人张聿光、许敦谷、吴友如、郑曼陀、郑锦、谢纫石等发起)等以书法、美术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学术团体。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书法艺术随着历史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汉字书体,也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为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