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有多少张纪念钞?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此时国民党政府为了挽救其垂死的统治,企图用大量印制钞票的方法来挽救经济危局。这种钞票在铸造上明显地模仿了当时美国发行的纸币——美元。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所限,这种钞票的防伪标志并不完美;加之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局面复杂多变,使得这些钞票在当时就不被老百姓所信赖,从而在流通中受到阻碍并被迅速淘汰。因此这种钞票被称为“边币”或“伪币”。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3年开始发行人民币,同时停止法币的发行。但是,随着抗美援朝等外事活动的开展,为了克服国际支付上的困难,我国曾于1955年至1964年间发行了三种面额的铝分币(后来由于铝金属昂贵且稀有,所以后来发行的铝分币都是用铜合金制造的)作为主辅币之一,并规定20亿元铝分币等于1元人民币。这四种货币都在流通中使用过。 但现在市面上已很难见到它们的身影,因为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人民银行陆续收回上述各种旧币,并进行销毁处理。 然而,有人却从中发现了商机,将收回的旧币重新印制成新的钞票进行出售。这样的做法显然是违法的。1976年,公安部发现一伙非法印钞团伙并在天津将其抓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破获的非法制钞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