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那几大国画书斋?

于广君于广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国”字就有问题 什么叫“国画书斋”,这词儿我从来没听见人用过,“书画”“书斋”我还见过 也就是说这个词不是一个固定组合,也不是一个固定称谓 中国画画什么?文人写意、工笔山水花鸟、金石书画……(请原谅我见识少) 但是不管是什么吧,在中国古代是没有“画”这个概念的,只有丹青(也就是绘画)和书法两个分支

那么,中国画到底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画家”和“纸墨笔砚” 有个作家叫郑板桥 以前的人怎么称呼他呢?

民国时期称他为“板桥先生”

清末民初叫“板桥逸士”

再往前到了乾隆年间叫“康熙御前画家”

再往前,到雍正朝叫做“胤禛弘仁”

您再看他的画作落款,一般都是“胤禛挥翰”或者“弘仁道人”

为什么称呼这么乱? 因为这个人是皇子! 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特别的一个人 他不是普通的文人雅士 他是君主专制国家的一位君主! 按照西方国家的习惯,他应该是XX王XX世X君(比如拿破仑就叫波拿巴·拿破仑) 但是他不是 我们称呼一位皇帝的时候是要按年号排字的 比如汉武帝刘彻,太宗李世民 如果要单独突出他的话,要冠以姓(刘)或氏(李)

所以回到这个问题,所谓中国的“国画书斋”,无非是说中国古代文化中,有文人和书画这两类职业,在文人的书斋里,往往会有书画这样的摆设 一幅字画不仅可以装饰书斋,更可以寄托情怀 所谓“书房无字画必败”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所谓的“国画书斋”不过是中国人对文人书斋一个传统的定义而已 现在的人,已经不怎么用这种传统称谓了 “画”还是那个“画” 但“书”变成了“书法” 而“法”在古代指的是书写方法 古人讲究“笔法” 今人讲究“风格” 为什么古人和今人对“书”的理解不一样呢? 因为古人有“用笔”一说 用现代语言描述就是结构形态 从结体上分,汉字分为草书、隶书、楷书等 每一种字体结构都有一定的规定 违反了这些规定的书写方式就叫做“不法” 当然,这里所说的“法”不是法律的意思,而是规矩、方法的“法”

总之,从“笔画”到“结构”再到“章法”,“书”的概念逐渐模糊 到现在,所谓的“画法”其实是指颜料、纸张等等 所谓的“书”,也基本上指单字书写 至于“书法”则包含了“书”的所有内容和形式 所以现在人们谈到“国”字号的艺术时,已不知道从何谈起了 反正都是“艺术”就对了 这似乎和中国历史中那个被称之为“美术”的时期完全吻合 明清以来的文人,已经不再以“书画家”为荣了 他们纷纷转行为“文学家”“史学家”甚至“戏剧名家” 在这些人看来,“书画家”是一个连农奴都不如的下九流职业

蒲团蒲团优质答主

四君子斋四君子,梅、兰、竹、菊是古中国士大夫文人最喜爱的题材。被喻为“四君子”。它们不仅象征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更是代表了一种人格修养。梅,高洁傲岸,兰花,幽雅空灵,竹子,虚心直节,菊花,冷艳清贞。画家和诗人都喜欢将“四君子”作为表现与歌颂的对象,通过赏花、种花、画花和写花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气质,抒发自己的强烈感情和高洁怀抱。松鹤鹿斋仙鹤,因为性情庄重,形体长寿,超尘脱俗,高贵,优雅,被古人视为长寿、富贵和高洁的象征,常以“高士仙鹤”、“松鹤延年”、“松鹤祝寿”等来歌颂和表现文人及达官贵人的高尚品德和高寿。麋鹿,也称四不象,是中国独有的动物,性格温顺,以青草嫩叶为食,善奔跑,好奔跑跳跃,以活跃的生趣和奔放的活力而被古代文人称为圣兽,常以“鹿鸣书院”、“松鹤鹿交欢”、“鹿引春来”等来表现和平、祥和、和平和文雅的书斋环境。山水林斋以林泉为伴,登山涉水,是古代文人和达官贵人渴望获得自然乐趣的一种心境,如归园田居、东园、西园、东池等。他们或在居住和官邸之内陈设书画,布置池沼,营建亭台楼阁;或在郊外观赏山林景色,游览河流湖泊,通过与自然相融合的造景方式来舒缓自己的身心,愉悦、宽慰自己,如“云林翰墨斋”、“涉园”“归砚山斋”等。花鸟鱼斋在古代文人的居室中,多以花鸟鱼虫相怡相伴,常见的是珍禽瑞鸟、游鱼,还有名花奇草,如牡丹、芍药、海棠、玉兰等,以这些有吉祥寓意外号和美好的象征的物体来为书斋装点氛围,使书斋环境和生活充满生气,从而达到怡情养性之目的。

这些斋号以自然环境和人格修养为主要表现对象,是古代文人和达官贵人将自己和书房环境与自然环境及人文学环境相和谐的人文思想的折射,他们希望自己和书斋成为与自然和文化相融合的和谐中心,这些斋号名是他们向往的人文和自然和谐的主观追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