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那几大国画书斋?
这个“国”字就有问题 什么叫“国画书斋”,这词儿我从来没听见人用过,“书画”“书斋”我还见过 也就是说这个词不是一个固定组合,也不是一个固定称谓 中国画画什么?文人写意、工笔山水花鸟、金石书画……(请原谅我见识少) 但是不管是什么吧,在中国古代是没有“画”这个概念的,只有丹青(也就是绘画)和书法两个分支
那么,中国画到底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画家”和“纸墨笔砚” 有个作家叫郑板桥 以前的人怎么称呼他呢?
民国时期称他为“板桥先生”
清末民初叫“板桥逸士”
再往前到了乾隆年间叫“康熙御前画家”
再往前,到雍正朝叫做“胤禛弘仁”
您再看他的画作落款,一般都是“胤禛挥翰”或者“弘仁道人”
为什么称呼这么乱? 因为这个人是皇子! 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特别的一个人 他不是普通的文人雅士 他是君主专制国家的一位君主! 按照西方国家的习惯,他应该是XX王XX世X君(比如拿破仑就叫波拿巴·拿破仑) 但是他不是 我们称呼一位皇帝的时候是要按年号排字的 比如汉武帝刘彻,太宗李世民 如果要单独突出他的话,要冠以姓(刘)或氏(李)
所以回到这个问题,所谓中国的“国画书斋”,无非是说中国古代文化中,有文人和书画这两类职业,在文人的书斋里,往往会有书画这样的摆设 一幅字画不仅可以装饰书斋,更可以寄托情怀 所谓“书房无字画必败”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所谓的“国画书斋”不过是中国人对文人书斋一个传统的定义而已 现在的人,已经不怎么用这种传统称谓了 “画”还是那个“画” 但“书”变成了“书法” 而“法”在古代指的是书写方法 古人讲究“笔法” 今人讲究“风格” 为什么古人和今人对“书”的理解不一样呢? 因为古人有“用笔”一说 用现代语言描述就是结构形态 从结体上分,汉字分为草书、隶书、楷书等 每一种字体结构都有一定的规定 违反了这些规定的书写方式就叫做“不法” 当然,这里所说的“法”不是法律的意思,而是规矩、方法的“法”
总之,从“笔画”到“结构”再到“章法”,“书”的概念逐渐模糊 到现在,所谓的“画法”其实是指颜料、纸张等等 所谓的“书”,也基本上指单字书写 至于“书法”则包含了“书”的所有内容和形式 所以现在人们谈到“国”字号的艺术时,已不知道从何谈起了 反正都是“艺术”就对了 这似乎和中国历史中那个被称之为“美术”的时期完全吻合 明清以来的文人,已经不再以“书画家”为荣了 他们纷纷转行为“文学家”“史学家”甚至“戏剧名家” 在这些人看来,“书画家”是一个连农奴都不如的下九流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