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拉开中国连环画?

公羊玥远公羊玥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是玩连环画的,也搞过几年创作(现在留着一些画稿)和编辑工作(出版过几本画册)。因此对于你说的这个问题有一些看法,不吐不快。 先说说我对连环画的理解:连环画是一种艺术形式,这种形式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连续”性——它是由一系列前后呼应的作品组合而成的。这些作品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作者可以根据情节的需要而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同时由于连环画是讲一个(或多个)故事,所以它还具有文学的“叙事”功能。 我认为连环画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发展并深受大众的喜爱是因为它符合中国大众的审美情趣。首先我们中国文化讲究的是“写意”——只要大致像就可以;其次我们中国人喜欢“含蓄美”——没有说明白的才是动人的。最后是我们文化中对于“圆满”“完美”的追求——少一分则憾,缺一角便缺。这三者正是决定了连环画的创作模式:粗线条、简笔画、轮廓线少。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满足大众“写意”的要求,又满足他们对于“圆满”“完美”的追求。如果太细的线条会使画面过于繁复,不符合我们的审美标准。太多而又太细的线条又会使人眼花缭乱,从而干扰我们对整幅画面的欣赏。所以你看我们中国的绘画(包括连环画)都是粗细相间,浓淡相宜——有浓墨重彩,也有轻描淡写。

当然,如果你问为什么中国的其他画种没有像连环画那样普及,我也可以回答。原因还是一样的,因为这些画种要么不符合大众“写意”的审美要求,要么不能满足他们的“完美”“圆满”的追求。如传统的中国书画,虽然也是一幅画,但它不同于连环画,是一次性的“成品”,不能像连环画那样一遍遍地重复绘制而达到“完美”的程度。同样,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刺绣、陶瓷等等也不能像连环画那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制作而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这是因为它们的材料所决定的——一次性的原材料决定了一次性的最终作品,不可能重复利用。只有连环画,虽然它是“成稿”,但是你完全可以再次绘制而不破坏原先的效果——因为它可以重复使用。

项志严项志严优质答主

沈天呈的《三国》

中国人说:有纸必有画、有图必有人。从伏羲河图说起,到汉代连环画像石(砖)的兴起,到宋版连环图小说的印刷,到明代版画的黄金时代……连环画从起源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酝酿和实践过程。沈天呈的《三国演义》线描石刻,可以说是第一套中国式的近代连环画,从这里起,连环画真正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沈天呈的连环石刻图,是一种特殊的美术出版物——有固定的篇名与系统的故事内容,有成套的连环小图和简明的文字说明;以木刻套印为主,形式与书籍接近。它的画法,有突出中国线描笔法长处的单线平涂,也有采用中国半工笔画法和西洋画法的,是木刻版画与连环图画的有机结合。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