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中国书画?
中国书画,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概念。 中国画里包括书法、国画(山水、人物、花鸟),而书法又分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 而“书”在古代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书写的文字,这个文字也包括汉字和外国字。 所以我们讨论中国书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
一是从艺术形态上来说,是中国绘画(国画和雕塑)和中国书法。
二是从载体上来说,是由文字发展而来的,因此还包含工艺美术(刺绣、漆器、玉器等等)和现代的装潢设计以及服装设计等。
当然,这两个方面不是截然分开的,很多艺术作品都是既包含了形象的元素,也具有书写的文字性。比如,古画里的题款;古代家具上的雕刻;传统服饰上的图案等等。 所以说,中国的绘画和书法是最核心的内容,也可以说是中国书画最主要的部分。
不过,现在很多人提起中国书画,第一想到的就是书画,第二想到的也是书画,似乎其他的形式都不属于中国书画的范围。这是不对的!应该加以纠正。 下面分别谈谈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
中国绘画可以追述到史前彩陶上的装饰花纹,至西周就有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画像,汉代出现画像砖,唐代有壁画画风,宋元之后出现了山水画、人物画,明清又有写意画等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传统画的题材,除了现在的文物和植物花卉以外,大部分已经消失或极少现存。
这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界的物种是有一定的约束的——自然界的东西能够入画的并不多。所以古代的文人墨客虽然也喜欢花花草草,但是他们必须经过自己的审美提炼,将花花草草转换为“笔墨”语言之后,才能成为我们今天看见的中国画作品。
比如说,齐白石画虾,潘天寿画雁荡山花,都是将他们眼中的现实对象进行了一定的审美处理之后,才成了我们今天的艺术品。 中国书法起源于文字,所以书法的第一个作用是记录语言。后来在此基础上慢慢增添了审美功能。记录语言的实用价值自不待言,但是美不美却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然而无论是否美观,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它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为所有的文字,都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演变的,而能够作为书法艺术的字体,也是一样,都是通过不断的选择形成的。所以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不得不承认汉字的端庄工整和美观。 人们在学习汉语的时候,不仅要学习这种文字与语言,还要学习它的书法,要让学习者对这种文字的形体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从而加深对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