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5年中国是什么时期?
嘉庆末年,白莲教起义的余波还没完全平息。当时西北的回部又出现了动乱,清廷先后任命和珅、福康安等领兵平定叛乱,同时也派遣使者出关,试图与准噶尔汗国建立联系。 由于清朝在西藏和新疆的驻军并不多,所以即使派去镇守的军队也不多,加之乾隆时期的裁军,使得平定叛乱的清军机动兵力更加不足。因此第一次出关作战的吉什海和海兰察,以及随后的巴图率部都只率领了3000左右的骑兵(如果算上马匹的话每骑估计不超过300)。
而准噶尔方面由于内部纷争不断、外蒙古和哈萨克的外部威胁,能够动员的兵力应该不到清军的一半,加上长途奔袭,后勤补给线很容易就会被切断。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指挥官都很谨慎,没有轻易的投入更多的兵力。 随着战争的进行,双方都有增兵的迹象。清廷命令阿里衮率部从内地前往伊犁,与已方的部队会合;而准噶尔也不断抽调周边的蒙古部落向南增援。
到了十八年(1763)初,双方的兵力都达到了一万左右。此时的战场形势对于清军并不有利。因为准噶尔在伊犁地区屯田,清军在进攻时不得不携带充足的粮草,再加上要照顾到科布多方面的防务,所以实际上能够投入进攻的兵力非常少。而准噶尔则可以利用其优势兵力对清军的粮道展开袭扰,从而迫使清军退回。
但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意外的情况--准噶尔的内耗终于使清军获得了全面的主动权。原来在准噶尔内部支持噶勒丹策凌的贵族势力遭到了胜济拉姆的支持者的打击,胜济拉姆的势力逐渐抬头,而支持他的贵族势力则开始进攻属于噶勒丹策凌的领地。
面对内部的动荡,准噶尔汗国已经无力再发动对清军攻势,相反清军则可以集中精力集中全部兵力对准噶尔发动决定性的决战。不久以后,阿睦尔撒纳联合清军进攻准噶尔首都伊犁,攻破了伊犁外围的堡垒,击败了援军。
准噶尔汗国就这样陨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