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起源于什么时期?

刘旭冉刘旭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山水”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代文学家陆机所著的《文赋》,其中写道:「咏山川之形貌兮,思自然之玄妙;融神陟想於崇冈兮,翰墨洒落於青林」。这里的「山水」指的是山川、山岭,与今天所说的山水概念不完全相同(古文字中「山」和「川」是分开的),但已初现端倪。 隋唐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用「山水」来称呼绘画中的景象,并且这一叫法成为了画科之一,在唐代张彦远所撰写的《历代名画记》中就有记载:「山水,树石,人物,鞍马……各有笔法。夫山水至唐始称绝,李思训父子为第一」。其中的「山水」已经与我们目前所用的名词含义差不多一致了。

到了宋代苏辙的诗作中,「山水」这个词就已经完全成为了我们今天所指代的绘画题材:「山似人生渐近,水如世事难行。」山水画起源于宋代的说法是比较准确的。

古永强古永强优质答主

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的一个画科,它是以描写山水风物为主,并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山水画有广义的山水画和狭义的山水画两种。广义的山水画包括一切自然景色,其中有位处的高山大河、通逵僻径、林木房舍,也有静谧的疏林平远、野渡渔庄……狭义的山水画是以描写群山万壑、重峦叠嶂为主。山和水在中国画中历来都被人们寄予了特殊的含义和感情,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对于“家”和“安居乐业”的渴求,致使人们在以山为基础的固定土地上生息繁衍,水,又赋予了山的生命,没有了水的山是枯燥的、不能孕育文化的,因而,人们把山水合在一起代指生活的整个环境。

山水画技法主要可分为水墨和青绿山水两大类,水墨山水以笔法为主、墨法为辅,笔墨相互为用,相得益彰,笔中有墨、墨中有笔。青绿山水,则以泼青泼绿为主,勾勒皴擦为辅。中国山水画技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代出现过许多风格与流派,形成了不同的皴、擦、点、染等技法。皴法是山水画技法中最主要的部分,也最能体现画家风格和流派特征,有斧劈皴、披麻皴、雨点皴、芝麻皴、荷叶皴、解索皴、折带皴、牛毛皴、乱柴皴、拖泥带水皴等等。这些丰富多样的皴法,是历代画家长年累月在大自然中实践总结出来的技法,它们在表现不同地域地貌时各具特长。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中卓有成就的代表,从其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地位来说,从其对世界文化艺术的贡献而言,是毫无愧色的。中国山水画自五代、北宋以后,成为独立的画科,其作品的增多反映石刻,各种风格流派的争奇斗艳,标志着远古艺术的成熟,因而,五代、北宋被称作中国山水画的成熟期。山水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正是在这一时期才被发现的,它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科,之所以臻于成熟,一方面是画家们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的改变,他们深人自然怀抱,努力去表现心灵与丘壑的融合,自然山水成为他们借以抒发情感的载体。另一位著名的画家关仝,是五代时期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此画法受荆浩影响,又揉人了自己生活中的真实体验,画风与荆浩有所不同,但写实风格一脉相承。他的山水画被称为“关家山水”,与荆浩的“荆家山水”,并称“荆关”,对后世画家有着极大的影响。由于五代的战乱,许多南方文人北上避祸,而北方山水又被描绘得十分成功,所以,许多画家便将北方的山水画技法搬到了南方,逐渐形成两种风格不同的流派。董源,是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作品有《潇湘图》、《夏山图》等。他重视用点,创“披麻皴”和“点苔法”,所画的“平淡天真”,充满了生活情趣,一改过去山水画的荒寒冷落。在南方山水画派中,以描写秀丽风光为主的还有巨然(活动于公元10世纪下半叶),所作章法严谨,笔墨淳厚、洗练,峰峦浑厚奇秀,体势长于布局,善画烟雨迷濛的江南景色。巨然与董源并称“董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