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画什么时候?

景华鹏景华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现代中国画的定义是什么?简言之,是近现代主流美术向传统回归的进程中所出现的、由传统文人画演化而来的,以写意绘画为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态。 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与多元因素。自晚清以来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潮流,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明的接纳和吸收,使国人开始反思中国传统文明中“文质彬彬”的礼乐之道,从“德先生”“赛先生”到大众启蒙,艺术作为“国粹”之一自然也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从清末学堂书院的创建到民国时期的“美术学院”体制的确立,西学东渐,科学主义精神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同时影响了文化艺术发展。在此历史背景下,传统的文人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文人画所赖以存在的封建士大夫阶层逐渐消解,而新兴的工商阶级又在审美取向上更倾向于写实倾向的西方美术,于是,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寻求一种“中西融合”或“古为今用”的道路,他们或者延续文人画的形式并加以改良(如刘海粟、林风眠等),或者在写实手法上融入传统笔墨(如关山月、钱松喦等),虽然探索的方向不一,但却都或多或少地打上了社会的烙印,并成为了20世纪中国画发展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支力作。

时至今天,我们已然进入了一个后现代语境之中,信息技术与资本力量的崛起正在颠覆着以往任何一种单一的文化形式,而作为本土生长起来的中国画却仍在艰难地寻求着自我完善的契机。不过,纵观历史,无论何种境遇,它总是在时代变迁中不断繁衍并融进新的血液,所谓“变则通,通则久”,这或许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辩证法的伟大之处吧! 注:文中配图均为齐白石作品。

左烨涛左烨涛优质答主

当代中国画在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朝着两个方向进展:一是继承写意风格和气质,但不再沿袭传统文人画的构图和形象程式,而是将写意精神转化到新的社会现实之中去,包括新的形式、新的美学趣味和新的现实人物形象;二是以吸纳外来油画和版画等样式为特征,但又不愿放弃笔墨优势,故把笔墨视为民族绘画的固有财富和不可侵犯的绝对审美符号,力求在此领域内使中国画走向新的时代和新的审美意识。

1979年中国画“创新”与“继承”两派论争平息以后,1980年中国开始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文艺界和美术界开始强调文化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中国画界开始了相对稳定的探索与实践,并在80年代中期形成了多元化的新局面。

一些地区先后成立了国画研究院和中国画研究院,组织研究和整理本地区和全国的中国画传统遗产以及推动国内外中国画创作交流活动,先后在深圳、汕头等地区举行了多次国际性中国画笔会和画展。中国美术馆也多次组织全国性中国画展,并且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画大展,由各地推荐选出200位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画家参加展出,为中国画界的相互观摩和研讨提供了交流条件。

在笔墨问题上,经过80年代初的“笔墨等于零”的论争之后,笔墨的独立性和研究笔墨技法的热情重新受到重视,成为8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的中国画探索的主潮。但也有不少画家不参与笔墨技法的探讨,而从美学精神或新的美学探索方面,从图式结构与图象选择方向进行新的研究与实践,使中国画创作呈现了多种探索面貌。

80年代初兴起的“伤痕”美术和“乡土”人物画风在这一阶段也仍然流行,直至80年代末期,在部分画坛依然保持着。这类作品在艺术风格上,一方面接近于写实油画的色调和造型特征,一方面又具有版画的某些构图特点和刀味趣味,在形象表现上多描绘底层老百姓和小人物的艰苦生活,人物形象大都表现得比较粗糙和黑瘦,构成一种阴郁、悲凉、压抑和沉闷甚至病态的美学感觉。这类人物画在80年代末期已开始转为“新古典”的雅化格调,进入90年代后,更出现一种新的“当代历史”或“后乡土”图式和追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