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本身具有价值吗?
谢邀! 简单而言,货币有两种属性:一般等价物(交换媒介)和价值储存的载体.
1.首先,我们明确一点,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属性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 比如你在银行有存款,银行借给你钱,你拿到的是“储蓄凭证”,即银行券或存款单,它们代表着你对银行所拥有的债权;同样,央行发行的人民币现金,在流通领域中,它只是兑换了群众手中的商品和服务的承诺而已.从理论上来讲,只要群众相信中央银行的信用,即相信人民银行的纸币能随时兑换到等额的商品和服务,那么这种信用就是成立的,人民银行发行的纸币就是无风险的.当然,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会造成损失的客观存在,但是这种损失是基于风险的存在而存在,而不是因为信用本身的缺陷.
2.其次,人们之所以接受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是因为货币具有价值储存的功能,或者说拥有货币的时间权益.例如你手上有一百块钱的人民币(即100元面值的人民币,这里不考虑通胀等问题),你可以把它存入银行得到定期利息(注意:这里是将银行券换成另一种形式存在),或者用来购买债券获取收益.也就是说,你把本来要消费这笔钱的机会留给未来,因此你的经济福利在今天并没有减少而是延期到了将来.所以货币作为一种财富储藏的载体是有一定价值的(这个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利率、投资的风险程度等信息),并且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钞票(这里的钞票泛指现金,包括纸质的和电子的)本身就是一种信用工具,并且具有无风险(注意:是无风险,不是完全没有风险)的属性,因为它代表的是一种权力———兑付相等数量商品和服务的权力.这种权力和一般的商业信用是不同的,因为它是基于国家信用基础的,因此可以理解为“准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