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价值多少元?
1962年粮食统购统销开始,至1993年底停止流通,共发行4000多亿张(1975年后发放不记名);其中,1984年至1993年间发行的布票2400多亿张,是当时全国城乡居民购买粮、油等生活用品的唯一凭证。这些小小的票证,虽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多年,但其数量之巨,保存之完好,涉及民众之广泛,影响之深远,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罕见的。 近日,记者在北京的一家拍卖公司内看到,数百公斤的粮票堆得满满当当。“这些都是今年刚刚拍卖的藏品,重量达1.2吨,有400多套,总成交额达到了56万元。”该公司拍卖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两年我们每个月都要举办两三次拍卖会,每次都能拍出六七百套。”
记者在拍卖清单上看到,这些粮票中既有面值为一斤、二斤的普票,也有南方各省及西南地区使用的地区性粮票和印有“工农兵学商”字样以及“全国通用”字样的军用粮票。虽然年代久远,但绝大多数粮票的票面都完好如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对粮食的需求也越来越低,粮票也就逐渐退出了生活舞台。很多年轻人甚至都没有见过这种票据,更别说收藏了。”该负责人介绍说,现在人们收藏的主要是三大类的粮票:第一类是具有纪念意义的,比如发行之初只供内部使用、发行量十分有限的纪念券;第二类是一些限量版的票券,尤其是一些印制精美,带有观赏和艺术价值的彩色票券;第三类则是各个单位自行颁发的备用粮票,由于每个单位发放的量都非常少,所以在市场上很难见到。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粮票种类繁杂,价格从几元到上万元不等。不过,大多数的粮票价格都不高。以1955年版的一斤粮票为例,如果保存完整且连号的话,市场参考价为15元,若是残币则几乎不值得收藏。而一枚1957年出版的《农业学大寨》纪念邮票,面额仅为8分钱,目前的市场估价却高达700多万元。相比之下,粮票的价值简直不值一提。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距,是因为国家发行纪念邮票之前,曾大量发行过一套《毛主席去延安》的邮简——一套九枚,把毛主席在延安各个时期的形象印在一枚短钞上。这套发行于1967年的邮简,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没有加盖“发行通知”字样,因此被认为是没有正式发行的“试刻样票”,属于珍贵文物,被禁止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