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什么奇石有价值?
石友们好,今天来聊一聊“观赏石”这个命题。 说到观赏石,首先得说说“观赏”这个词的意思——用眼睛来看。所以,“观赏石”指的是那些用眼睛能够欣赏的石头(当然,在欣赏的时候也可能需要借助工具——“眼镜”);反过来,那些需要用其他器官才能欣赏的石头就不是“观赏石”了。比如,用耳朵能够听到的声音、用鼻子能够闻到的气味、用皮肤所能触摸的温度和触感等。
也就是说,“观赏石”与“非观赏石”区分的关键在于能否被“看”到。那么,能不能被“看”到其实又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石头的表面是否光滑、有无遮蔽物影响视线等等,二是观察者的眼睛能否看到东西。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这两个因素来筛选能够被观赏的石料。
一、如何找到适合雕刻的原料 石友找石、选石,无非是为了用于赏玩或者雕刻成作品。前者要求石料具备“观赏性”,后者则要求具有“可雕性”——即材料的硬度、韧性和脆性适中,材料内部结构细腻均匀,无明显的空洞、杂质和裂纹等情况。
如果用于雕刻,我们要先挑选出符合上述条件的石料。那么,我们首先要了解石材的一般性质——也就是知道石头是由什么构成的,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寻找合适素材。
石材一般由硅、氧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硅的含量一般在70%以上,其余为氧化钙、氧化镁等化合物,此外还有少量的金属矿物和结晶水。当我们在选择石材时,可以首先考虑含硅量高的石头。 另外,由于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作用,有些岩石中的化学物质发生了循环代谢,形成了化学作用的结果——也就是所谓的“风化”现象。
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得表面的矿物离子溶解,进入土壤或水中,而被水流(地下水)带走,这样就在岩石表面留下了空洞。这种因为风化而形成的空洞,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如人为破坏)一般是不容易发现的。但即使如此,风化作用还是会留下一些痕迹,如果我们找到了表面不完整的石头,则可以留意一下这些残缺的部分有没有可能成为将来的雕刻创意。
二、怎样判断石头的“可雕性” 关于石头的可雕性,主要是从材质角度来讲的。前面讲了那么多,目的是为了找出质地相对较好的石料,那么现在要讲的“可雕性”,则是要从石材的本质特性来说明材料适不适合进行雕刻。 一般来说,对于可雕性比较差的石材,多是因为其硬度太高,刀具难以切入,甚至根本无法下刀,即便勉强雕刻也会因用力过度而导致刀具损坏。同时,这种过于硬的石材,由于磨耗严重,最后也容易形成粗犷、生硬的造型效果。
而可雕性好的石材,不仅雕刻时刀具不易损坏,而且由于磨耗充分,最终成型的效果也能更加细腻、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