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书收藏价值吗?
民国时期印刷业和出版业极为发达,因此这一时期的书籍存量极大,目前我们看到的很多民国时期出版的图书都是翻刻本或者影印本,原版的数量极少且大多收藏于各大图书馆。 个人收藏的民国民藉书籍如果品相完好且无重复性的话是有一定价值的,特别是一些市面上很难再见的原版书或初版书,其价值更是可遇不可求。
比如1935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著的《西夏文简》,该书共有277页,是研究西夏文字的重要参考资料,目前此书原版存世量非常少,上海博古斋曾于2016年秋季拍卖中拍得一本以38万元成交;另2013年北京翰海春拍中也拍出一本该书,价格为43.75万元。虽然这些价格都高达数十万一册,但是对比起它的创作成本可能并不算高,因为此书只是用了普通纸张印刷而成,并不精致。
还有上世纪三十年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大众心理》,作者为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卢仲锡,书中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大众心理,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对于当今的社会也具有参考意义。这本近三百页的心理学著作市面上难得一见,如果收藏者能找到复印本的话大概几十元一册。 当然,如果是被各界名人多次推崇的名著,其价值也会水涨船高,如鲁迅先生就曾经评价巴金先生的《家》“是一个有力的作品”,后来这个评价同样得到了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铁凝的附议。1936年华山出版社初版、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版的《家》,无论是原价还是二手市场价格都不便宜,若碰到印数极少的稀有版本,价值更是无法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