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年袁大头普遍吗?

练妍梦练妍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14年,袁世凯任命胡鄂公为总纂,编撰《中华民国国典》(民国立法的开端);同年成立“国立”图书馆,聘请鲁迅、林语堂等人编辑出版《国立》书报,提倡文学革命 。 1915年袁世凯称帝前一年,为了缓和矛盾,实行了政治体制改革:将北京政府改为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国民章程》(即国民党党章),规定凡拥护共和、年满20岁以上、无国籍限制的公民,均可加入本党;同时,还规定凡是赞成并执行本党宣言、党章、议决案等均为本党党员,并按其颜色或标志分为甲、乙、丙三派。因此当时就有很多“黄色共和”“蓝帽子共和”之类的说法。但不管怎么样,这次改革使袁世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民大元帅”。

而“袁大头”就是诞生于这个时期的。当时为了显示新成立的“国民政府”和以前的清廷及北洋政府不同,决定重新印制货币,也就是废除大清龙银,推出“袁大头”。但因为时间紧迫,当时又没有电脑辅助设计,所以“袁大头”的图案其实是参考了国际上的金本位制(这种制度下各国铸币上面都有类似太阳圆形图案和麦穗作为标识)。因此当时的“袁大头”分3角尖头版、3角圆头版、2角尖头版以及2角圆头版,还有意大利进口的英文版和一些其他版本。但这些硬币上的太阳都是正中间标注着“1元”或者“中元”,而不是现在的刻着“袁头”或者“袁大头的”。

另外,因为当时国内混乱,许多地方军阀也自行发行货币,比如张作霖的“沈阳造币厂”就仿照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的金币样式,铸造了“袁大头”(正面是袁世凯戎装像,背面是嘉禾图);吴佩孚的“洛阳官币局”则仿照古罗马帝国时期发行过一种“安东尼诺普卢塔克三世”硬币,将面值为“ANNO”(中文意为“年年”或“年份”)的“袁大头”分发给百姓,以此作为流通货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