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老右什么意思?

巫菊燕巫菊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民国初期,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群体——右派。这种新出现的社会群体,并不是一个具有严格法律意义的术语,也不是一个政治流派。顾名思义,在人们习惯中,凡是“右”的人,自然是与“左”相对而来。

而中国古代,历来就是以左为正,以右为副。例如,左臣右将,左文右武,左舟右车,左贤右盲等等。“右”一般只能用于一个人身后,来称呼他的副手、帮手。所以,中国古代的“右”,它的含义是尊敬、优待。例如,对某人曰“贵右”、“仗右”、“重右”,便是指此。可见,“右”的本义是尊敬、优待。

但是,近代西方的“右”却产生了不同的含义。在汉语中,“右派”和“左派”这两种称呼都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出现的。在十九世纪末,西方的“Right”即出现两种不同的用法。即如果用于一个人,则是指他的助手、帮手;若用于一群人,则指的是反动、坏的一伙人。

在中国,辛亥革命后,引进西方政治学说时才出现“右派”一词。当时,中国的自由主义(Liberal)学者称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大权应属右派。他们所称的右派,正是近代西方所指的理性、良心的代表。而中国的共产党人则把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及苏联做法的人一概称为右派。他们所称的右派,和近代西方所指的“Right”一词的含义相去甚远。从共产党人的言行来看,他们认为凡是反对他们的人,都是右倾走资派,都在世界观、政治路线、政治见解上属于右侧。

在中国,把某人称为右派,其实就是说他反动、坏。这和近代西方所指的“右派”( Right)的含义完全不一样。其实,近代中国所说的“右派”,应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它的本义,即助手、帮手之意。如鲁迅先生说:“我有时遇到什么人访问,就说起梅岭的诗来。他们说道:‘那是您最好的了。’……”那时,中国虽然也有对梅岭诗表示不同意见的,但是,这种不同的意见是在诗的艺术水平上阐述,没有政治上害处方面的考虑。也就是说,赞成或不同意见的双方,并不考虑对方在政治上是否是坏人。而今天,以政治标准为尺度来衡量学术上不同的观点时,便认为那些持不同政见者都是在政治上犯了错误而成了政治上的“右派”。这种“右派”与近代中国所特有的“右派”含义不同。

但是,尽管中国的“右派”一词含义与现代西方的“Right”不同,仍然可以借用来表示近代西方的“Right”一词所表示的两种含义中的第一种含义。即仍可借用来说明自己身边的助手、帮手。而且,从现代汉语的习惯来看,把“右派”称为助手、帮手,也更富有语言上的表现力和更为简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