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年发行银币了吗?
我有一块银质的元宝,正面写有:“光绪元宝”、“壹百元宝”、“湖北造”、“丁酉 官”等字样。反面是蟠龙,周围环刻英文。这块银元的年代约为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但据说,此币当时只发行了半年。请问,民国2年有发行过银币吗?
“光绪元宝”是清末民初时期的流通货币。湖北造币厂于1902年竣工投产,铸造的“光绪元宝”硬币在币面上加上省名,有“湖北造”、“吉林造”、“江南造”和“安徽造”等。但湖北省造光绪元宝至今没有听说有发行过百元的钱币,这种规格的银币,只有广东省造有售卖,钱币商手中的价格也不是很高。
查询资料得知,湖北造币厂于1912年(民国元年)停产。所以,你说的情况应是1913年之前的事。而在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准备建造新式银币发行,准备以银元取代制钱。1914年发行“袁大头”,以代替清朝的"龙洋"。此后,国内就再也没有发行过印有龙图样的银币了。
那么,为什么清末的湖北省造银币上没有龙图呢?原来,铸币权收回中央后,在1910年拟定了《币制章程》,强调铸造银币严禁滥用吉祥花草图说。但各省造币厂生产的银币仍以龙凤等图案为主。如:广东省造有“飞龙”、“龙马”、“红龙凤”、“小飞龙”等;河南省造有三尾龙、二尾龙;安徽省造有双龙寿字钱;四川省造有刘备、张飞、关羽铁像币等。这些图案均被《币制章程》禁铸,各地造币厂只好悄悄生产,民间则乐见其成。
龙是中国的象征,也是古代中国统一的重要标志。有传说认为,中国的龙运距今已有2700多年。封建王朝的皇帝们,把龙当做自己的象征,把自己比做是真龙天子。他们喜欢龙的形象,更喜欢龙在天上飞,在池中舞,所以在一些宫殿、陵园、器物上用龙作为装饰图案。这种观念影响颇为深远,以至于今天的不少中国人对此仍有很强烈的认同感。
清末,湖北造币厂铸造的这种没有龙元素的钱币,实乃钱币史上的一大创举!它结束了自汉代王莽始创“通宝”货币以来,以龙为形象代表的传统。它不仅代表了新的造币技术,还代表了新的社会体制下钱币铸造政策的改变,体现出了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