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形砚台有收藏价值吗?

闫丽花闫丽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现在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喜欢在闲暇时间琢磨一些传统文玩物件,而不仅仅是把一些新奇古怪的灵异之物收入手中,一些传统的文人雅士的物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特别是带有一些历史韵味的有文字记载的书画等作品更是让人爱不释手,而除了这一类的物件,一些比较奇特的非带有一些故事性的文玩物件也是让人浮想联翩,而要说这种奇特的物件中就不得不说到一种称为”箕型砚“的物件,那么,这种形如鸡兜的物件有什么样的来历传说,又有哪些雕刻大师的设计才成就了这样一副石器呢,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

据考证,这种形状的砚台得名于它的雕制作工 程师。据说,古时有个工匠,因家贫无法养家,便随同县里的石匠一起外出谋生。由于他手脚笨拙,其他人只做一块两块,他只能做了不少鸡窝样子的小玩意。回家后无处的可卖,只好拿给别人赏玩。有人说像鸡窝,有人却说似麒麟,于是,他就根据人们说的加工了一番,从此,这种形状的砚台就叫麒麟砚,或鸡公砚。后来在长期的传世过程中,有的砚台因长年累月,受风吹、尘吹、水冲等的磨损,渐渐变成鸡兜形状,于是,就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箕形砚,或鸡公斗。

因为历代文人雅士多爱好欣赏和收藏天然奇石,从明、清以来,这种形状的砚就少了。近代更罕见,可以说是从没有出现。近年来,这种传统独特的民族艺术品方开始为藏界欣赏和认识。据有文献记载,此种形状的砚台在清代至建国前期曾有过零星出现,但数量极少,且皆属珍贵精品,没流传甚广。尤其是解放后,我国文物市场禁运国际贸易的前提下,更少见了。20世纪60~70年代,有一些海外华人带着对祖国的一片深情,不惜重金购买我国传统文化珍品。日本一位古陶瓷鉴定家曾以3000美元购得一 件宋代耀州窑“鸡公斗”。现藏香港中文大学的宋徽宗“双龙戏珠”扁壶也是这一时期的作品。80年代中后期,外国商人来华旅行、洽谈贸易,寻找中国古文化珍品作为投资或馈赠伙伴。他们不惜重金搜寻中国历代艺术品。其中也包括了此类看似古拙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鸡鸣晨曲的 精品。

当然,这类砚台也有其特有的功力和灵性,至于它的收藏升值空间会是如何,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特点。

1、用优质紫石(又名:赤石)或绿石(又名:翠石)经过细刻而成。因为这种颜色的石头,光彩照人,引人注目。以绿石为最好的石料,色泽鲜艳纯净无瑕,质地坚实细腻,毫无裂痕,扣之 “铮铮”作响,犹如玉韵。唐代诗人李白曾有“澄泉漾溶锦,翠矾琢灵芝”赞美这种石砚。

2、造型有方有圆,有宽有窄,有厚有天。大多为长方形, 也有的椭圆形,还有圆形、瓜形、蝶形、云形等其他形状, 但大多数都平搁在木板或托子上面,个别则有悬空的。

3、 它除了有砚池之外,有的还在其边沿上刻有花纹或字, 大部分是长方形的。而像“太史”、“相府”、“墨海”、“书斋 ”等浮雕人物风光。而有的则纯粹是一种天然造型的图案, 堪称自然风景画。

4、 这类砚台,由于受人力刻磨极少,所以它保持自然纹理特别多,极具古拙美感,看起来既美观又神奇。

5、用之时,将水盛于盆中,然后用蘸上浓度的墨汁, 写字、绘画,皆呈黑色,不损毫,不落笔痕。如果是用红墨汁书写,那字则呈红色。当然它的发墨效果不及正方形端砚,但绝对优于中国传统碑刻用墨。

6、端石、歙石出红丝,而松石类砚台多滋润温润,玉质感 强,皆不失为上乘之品。特别是与宋代“宣和窑”烧制的古 色古香的窑烧紫石与绿石砚台结合,堪称文房“珠帘”; 或“翠玉”、“紫玉”、“青花”等多彩多姿的陶瓷砚台相配,则更显得端庄大方,富丽堂皇,实用而极具欣赏性。

特别是近代以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书法、绘画等传统人文历史更加认同,这类人文历史典故砚台也成为人们收藏投资的热点板块。我们也看到,早在90年代,一块龟苓腐泥金沙砚台就以2300万元的高价成交,而到了2011年,一块清代“福山寿海徽墨”以844万元的高价成交,都是令人咋舌不已,但是,相比之下,这一类型的传统鸡公斗(即今 之叫“箕形砚”或“鸡公砚”)文房珍品不但传世罕见,而且,至今还处于收藏投资的初级阶段,可以说是你若入手,即可领先一步领先高消费阶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