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五万多的币是什么?
近日,南京一位车主报警,称他的车被划破了。民警赶到现场发现,一辆黑色日产SUV车漆被故意划坏,损失估计在2500元。车主告诉民警,因为车的右后侧有两个停车位,他好心让给了一名老人。结果,老人下车数分钟后,他的车就被划伤了。民警调取了附近的监控,很快锁定了嫌疑人。原来,这名老人在离开时,因为气愤主人的“绝情”,就动了歹念。
评析:
1、尊老何必过度?
内容:在中国,“尊老爱幼”是一种传统的社会美德,这种美德的根在中国人骨髓里,也因此,“老吾老以及之老”一直被奉为至理,但凡事过度,就会有违公德了。南京这名老人,因为女儿不能来带自己,就开车将孩子接回家,如此举动,的确令人感动,但是,在离开时因“好心被拒绝”而心怀怨恨,以至于故意划伤停在路边的豪车,这样的做法就过火了。可以说,“尊老”在此已被滥用。
2、别让老人成了罪人
内容:近年来,因“广场舞”“抢台阶”等引发的民事纠纷屡见不鲜,本应温馨和谐的幸福晚年生活,为何往往以伤人事件落幕?归根结底,还是长辈与社会对新时期年轻人生活方式的不理解、不适应。
老人往往把广场、公园当成自己的“领地”,在他们眼中,年轻人随意占着公共地方跳舞、运动,是一种“抢夺”,是一种侵犯。而年轻人则觉得,老人占用广场、公园的时间太长,影响自己的生活作息,无异于“偷盗”。双方相互误会,争执便不可避免,甚至有些演变成不可挽回的伤人事故。
评析:
1、老人也有心理权益
内容:上述案例中,老人虽然也是受害者,不过由于他们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负面效果”更明显,所以便成了“罪人”。而让老人犯罪的根源,在于他们对社会公共资源“拥有无限占有权”的观念,这种观念是造成矛盾的主要原因。
2、老人也要学会“心理养生”
内容: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老人除了生活、安全、社交等需求外,还有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老年人被侵权,除了身体上的伤害外,还有精神上的屈辱,这种屈辱感直接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所以,在广场和公园等公共场合,老年人在满足自身娱乐休闲需求的同时,也应该顾及到其他群体的需求,并遵循一定的规则,实现彼此之间的和谐共处。
3、让夕阳更加之美
内容:尊老敬老是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社会各方都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老人能够安享晚年。而老人在日常活动中也应自律,学会“心理养生”,在谋求自身幸福的同时,也为全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真正让自己价值增值。这样的夕阳才能更加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