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银锭十两有几颗?
银锭最早铸造成型的时候还没有文字以及记重等特征。为了便于使用,人们逐步开始在银锭上显示记重,银炉号,匠人姓名等。随着历史的发展,银锭上出现文字及记重特征已经十分普遍,十两锭上出现了俗称“梅花”的记重符号,这种特征源于十两银锭诞生初期,中国通用衡称是十六进位制,一斤为十六两,一两即十分,十分兑足时又称十足。为了将这种记重特征标记在银锭上,就用这种类似梅花形状的计重符号用凿子凿在银锭上,几瓣梅花就代表了几两,十分。例如清代云南地区的十两锭上,常见八瓣九瓣十瓣的记重“梅花”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