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壶用的什么材质?
清代铜壶是紫铜制品,用98%的红铜加2%的黄铜制成,它有硬度大、不易变形的特点。纯铜亦称紫铜。纯铜是玫瑰红色金属,表面很干净时略带淡青色。其理论密度为8.92g/cm3,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一般纯金属。易液化,加少量的某些合金元素,如铍、锰、硅、铝或锌均可显著强化金属,故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按国家标准GB/T 5231-2001规定,中国生产的紫铜牌号由“TW(铜和钨汉语拼音字头)”+“数字”两部分组成,TW后面的主次成分元素符号及质量分数。主成分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其中铜的质量分数,如T1为含铜量99.9%的紫铜。常见牌号为T1、T2、T3和T4,所含杂质逐渐增加,导电率、导热率和耐蚀性逐渐下降。
因紫铜常温下具有很高的导电率、导热性和优良的耐蚀性,故在航空、航天、通讯、电力、冶金、原子能、航海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除少数牌号能直接使用外,大多需通过压力加工制成板、带、箔、管、棒、线和型材等材。
铜壶在历史上的应用及意义
春秋时代,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便向越王勾践借兵,勾践知道吴王的用意,便以良马、女乐、美酒和铜壶为答谢,吴王得到这些东西后遂致废弛国政,终于被越王勾践打败。
由此可见,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已有铜制的酒具了。铜壶的使用在历史上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我们从春秋和战国时的墓葬中,常能见到各种各样的铜器,其中包括酒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