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工两元有收藏价值吗?
1、从铸造模具看。民国时期乃至解放初期的铸造模具大多是木模和铜模。木模易磨损变形,铸出的铜元的字口。花纹自然柔美,面部不光洁,呈“橘皮”状。由于浇铸时铜模温度较高,铜水易流入浇口附近的砂缝中,使浇口附近金属堆积呈“肿胀”状。“肿胀”的大小,与浇口距离、模具温度、浇铸工艺有关。模具使用较久,“肿胀”部位越严重。由于模具磨损较大,晚期铸造的铜圆面部更凹,文字图案更粗糙。解放初期的铸造模具为铜模,温度较高,浇铸的铜元面部也凹,文字图案与“1949年开国纪念”普通纪念币相似。1953年后的铸币模具为钢铁制成,高温坚硬,不易磨损,铸造的合金分币表面平整光洁,几十年都保持模具的模样。
2、从币材看。自民国至50年代初期铸造的铸造分币,其成分为铜、锌、镍合金以及铅、锡、银等金属。合金成分和含量在不同地区、不同批次之间有较大差异。用手掂量有沉甸甸的感觉,币面偏黄。由于合金中的金属都比铁重,因此这类铜圆掉到地上发出铮铮金属声,用手指弹拨亦有清脆的金属声。
3、从工艺看。真品的铸造分为手工铸造和机制铸造两种。手工铸造是把合金原料熔化后,注入预先做好的沙坑模具中,待冷却后取出,再用砂布打磨表面。币面图案文字粗糙,边道有打磨时留下的齿痕。机制铸造分为:手工上模机铸造,即人工给模具上料后合模铸造;联动铸造,即人工上模后,通过机械动力合模铸造。两种工艺铸造的成品,其质量及光洁度差别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