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款小罐青花值钱吗?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生产史上最长的一个品种,元代中后期至清末(公元1279年至1912年),这一时段几乎是中国对外瓷器贸易的全程。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青花瓷在海外存世量就非常大,其价格自然要比其他品种低廉。
青花瓷在乾隆时发展到极致,画工之精细、设色之繁复、造型之多样,后朝望尘莫及。清末和民国时生产的青花瓷因政局不稳、生产粗陋,在价格上较明清有天壤之别。因此在目前的青花瓷收藏中,清代乾隆款小罐在相对容易入手,升值空间也较大(清康熙朝青花瓷与之差不多,但目前伪品已经十分普遍,故收藏难度要大得多)。
存世和在海外流通的青花瓷中,大多是作为餐具、陈设等物品的盘、碗、罐、壶类,大件的瓶、缸、瓮类相对要少很多,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是南京市江宁区明代沐王府旧址出土的一件“青花云纹缸”,口径42厘米,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明代青花瓷缸。
近年来,存世量较少、流传较为零散的清代乾隆款小罐青花瓷价格涨幅明显。去年,一位收藏者在上海举办的首届古玩艺术品展览拍卖会上,以每只1000元左右的价格拍到50多只清代乾隆款小罐青花瓷,到今年夏天,有收藏爱好者出每只3000元以上的收购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