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篆刻家有子称呼有哪位?
陈鸿寿(1768年—1822年),字子恭,号曼生,钱塘(今杭州)人。清乾、嘉年间进士,工诗文、善书法,亦善刻印,喜金石。因鸿寿曾任溧阳县令,人们尊称为陈溧阳,又因曾任山东道审计史,故后世亦称为陈曼生道员。 画风工整细丽,敷色鲜艳,常以画赠友,并刻“所得梅花总带寒”印章。著有《老曼题梅图》、《种梅日记》。著述尚有《种榆仙馆诗抄》、《武阳汗漫集》、《桑梓ADVERTISEMENT忠贤录》等。
陈鸿寿不仅善书法,喜篆刻、精绘画,且嗜好鉴赏古董文物,广为收罗,与宜兴紫砂陶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任溧阳县令时,搜罗了许多古代吉金文字,其中最得意者当属“渴鹿”铭铁权,该器作成后,曾自篆九十六字长跋记之,在溧阳时又与制壶名家杨彭年合作,设计制铭了著名的曼生十八式茶壶,并亲自铭刻,文辞高妙,书法古拙,自成风格,开紫砂素壶装饰、创作之新风。
他的篆刻初学丁敬,宗法汉魏,运刀如笔,风格清劲,对西泠印社八家有深远影响。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印谱》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