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花钱有铁做的是真的吗?
花钱一般指中国古代民间铸造,具有特定用途(或用于特定场合)而不作流通的金属制品。花钱的用途十分广泛,如占卜、辟邪、赏赐、纪念、玩赏、生肖、生肖、镇库、开炉、年记、宫钱、花钱、冥器等,不一而足。它们造型古朴,图文并茂,包罗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社会风貌的方方面面,有“币中奇珍” 的美誉,是与古老的铸币并行发展的重要钱币文化品种,备受历代收藏家青睐。
据传汉魏时期已有制作铁钱的记载,但至今尚未发现过实物,民间时有所见的所谓古代铁钱,经鉴定其出土地及年代均不明。1987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利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对一批所谓“战国至五代的铁质古钱币” 183 件进行了铅同位素定年测试和化学成分分析。对其中 3件疑伪品进行成分分析的结果,3件中锰的含量很高,超过真品古钱币中铁含量。由于古代生铁中锰的含量一般不超过3% ,而现代低合金钢中锰的含量常达 5% ~ 10% ,因此,这3件疑伪品应为现代低合金钢制作而非生铁所制。这与传统鉴别方法一致,即从其锈色如钢打般乌黑、无层次感,与古钱锈蚀斑驳坚硬的特点有异而判定为伪品结论相同。
因此,古钱,特别是钱文与真品不同的所谓“臆造钱” ,若被发现,则应是花钱而非流通货币,而其材质多为铁、铜两种。花钱种类繁多,制作粗糙。有些伪品作旧后,仅凭传统的观察法很难辨伪,借助测试手段判别其真伪是有价值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