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贴螺笔筒一般用什么木?
清代贴螺笔筒一般用木制胎。螺钿,亦称螺甸、钿嵌、陷钿等,是将各种颜色的贝壳或玳瑁等表面具有光泽的材料切割成片或薄缕,镶嵌在另一种色地上制成图案花纹的装饰工艺。其加工使用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即已出现,汉唐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而至明清两代成为非常盛行的工艺装饰技术。
按制作工艺的不同,一般可分成硬螺钿和软螺钿两大类型,硬螺钿无需热力软化,直接裁切粘贴成纹,而软螺钿则需先经过烘烫加湿软化,再行裁切,并因材料的厚薄又有厚螺钿(亦称点螺)和薄螺钿之分。清宫内府所造螺钿器物在装饰上有的单独使用螺钿,有的则与百宝等玉石材料合用,通常称为百宝嵌螺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