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是什么书法?
王羲之一生的主要成就都在书法上面,他除了是“书圣”之外还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诗人以及政治家等等,在当时的文学史上也是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的。 王羲之的传世之作有很多,像他的《兰亭集序》和《黄庭经》都是被世人所熟知的作品,这些作品也充分地展示了王羲之精湛的书法技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如今我们看到的很多王羲之的作品都是他的真迹,但其实这些都是后来人们经过临摹或者是重新书写出来的,因此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部分都是伪作。
那么到底有哪些作品是王羲之的真迹呢? 据考证能够确定是真迹的王羲之书法作品并不多,其中被确定的就有五件,它们分别是《远宦帖》、《寒切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以及《丧乱贴》;这五幅作品中唯一不是真迹的是《快雪时晴帖》,这幅作品其实是唐太宗李世民收集而来的名家书法,而并非是王羲之的原作。
从这一点上就能够看出来,王羲之作为古代的书法家确实是十分了不起了,因为就连自己创作的很多作品都成为了名垂千古的经典著作。 在所有的作品中,《兰亭集序》算是王羲之最出名的作品了,这主要是因为这件作品的流传度很高,而且其中的内容也十分经典。
还有一件和王羲之有关的艺术品也备受大家关注,它就是著名的“王羲之换鹅图”,关于这张画的来历其实是有两种说法的,一种是因为王羲之平时非常喜欢鹅,所以每当有鹅群路过的时候都会驻足观赏;另外一种则是说有一次有一个老道士拿了一幅画想要让王羲之为它做鉴定,可是当王羲之拿到这幅画之后却惊讶地发现这是自己曾经亲手写的字,于是为了报答这位老道士便换了一只小鹅。 这两个故事都很好地表明了王羲之对于写字的热爱程度,也正因如此才创作出了很多经典的书法作品。
优质答主
他的《兰亭序》,《黄庭经》是楷书;他自己的作品里,有行、草、小字(现在叫行书) 大字(也就是中楷和榜书,我们现在称“大字”的比较多 )。 小字有大字的笔法,但结体较瘦长;大字的结体和笔意多取自小字。 所以王字是融行草为一体的,我们习惯上分行、草书,所以把王字归到某一类,这是不科学的,应该分开看待。而且,这个分类法是从艺术角度谈的,而事实上还有实用功能的问题呢…… 现在学王字的人很多,因为大家喜欢它的美感和文化气息,以及它流传下来的碑帖较多吧!
王羲之是楷书、草书、行书的大家,是历代书法家第一人,无出其右者。
东晋作为承上启下的朝代,是正体书法的初步形成时期,五胡乱华的时代,中原文明转移到了江南,衣冠南渡带来了文化的融合,也为魏晋时期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正楷和草书的风格形成是在王羲之之前,但是正楷、行书、草书这三种主要字体在王羲之手上得到进一步发展,达到了高峰,他既擅长正楷、行书,又擅长草书,是继张芝之后书法发展的第二波浪潮,王羲之推动了书法的第二次高峰。
王羲之书法从钟繇变化而来,与钟繇并称“钟王”,王羲之继承发展了钟繇的书法风格,而行书、小草书作为东晋的新文体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小楷有《乐毅论》、《黄庭经》等,行书有《兰亭序》、《丧乱帖》、《二谢帖》等。
王羲之的书法在南朝就非常有名,梁武帝萧衍评价王羲之的书法如“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僧虔《论书》也将王羲之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智永禅师对于王羲之的书法发扬光大,智永禅师将王羲之的书法推向了最高峰。
“宋初,颜鲁公始集历代名迹为书帖,于是二王书盛行于世。”颜真卿将王羲之的书法作为模本,二王之风在书法盛行开来,成为后来者的模范,王羲之的书法被历代书法家所取法,元代赵孟頫、鲜于枢等都将王羲之的书法视为楷模,清代傅山、王文治等都将王羲之视为书法学习的准则,孙过庭《书谱》中“右军之书,末推其极”是对王羲之书法评价的高度概括。
王羲之作为正体书法的集大成者,他不学时人的浮华,而是注重古法和新风格的结合,既保留了古朴,又增添了妍媚,后世无法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