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岱宗夫如何?
我小时候,家里有一本字帖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那时候不懂,只是觉得这字笔画很粗,而且结构也不像“横平竖直”那么规整,就觉得很奇怪。 后来上了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去学校的小书摊上买书,他挑完了把十块钱给我让我再选,我就翻来覆去地看,终于发现了一本特别喜欢的,就是赵体楷书的《玄秘塔碑》,然后毫不犹豫地花掉了剩下的钱,一共八块五毛钱。 我回家以后就把这个字帖放在书桌前,没事的时候就拿毛笔蘸着墨,照着字帖描摹,越描越上瘾,每天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描两篇,有时候甚至中午在学校里也偷偷拿出来临摹。 一开始描得很慢,后来渐渐地越来越快,大概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我就已经把全帖描摹了一遍。这个时候我已经能勉强地写出一笔赵体的草书了。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986年的时候,我刚上小学四年级(八十年代初小学四年制),当时我们村里还没有通自来水,都是到井里打水喝,所以每次放学之后我都会拿着装水的塑料盆去打一桶水回来。 那时候我的毛笔字写得已经不错了,有一天我写完作业之后就又拿起笔练了起来,我妈从厨房出来看到我说你在练字啊!我说是啊,然后就给她展示了一下。她看了一会说写的不错嘛!不过你写的这个字好像是魏碑,不是赵体啊。我说赵体我也只会写《玄秘塔碑》和《多宝塔碑》呀。
于是她就给我讲起了王羲之和王献之的故事、褚遂良的故事、欧阳询的故事……还给我看了她的书法作品,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别人的书法作品,也是我第一次知道书法这个东西还可以分类很多种(行、草、隶、篆、行、草、篆刻等);我还知道了还有钟繇、蔡邕等等很多很多人物,还有很多很多的书法字帖,比如有《曹全碑》《礼器碑》《乙瑛碑》《石门铭》《张猛龙碑》《史晨碑》《郑文公碑》《瘗鹤铭》《雁塔圣教序》《多宝塔碑》《兰亭集序》《祭侄文稿》《争座位帖》《寒食帖》《黄州寒食诗帖》《蜀素帖》《苕溪诗贴》《自叙帖》…好多好多。
从那以后我开始疯狂地寻找各种关于书法的书,只要是能借到的我一定都借来看,看完后都还给主人,然后继续找下一家。再后来我自己攒够了零花钱就去镇上的书店买书,虽然大多数都是看不懂的繁体竖排书,但是也乐此不疲。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其实自己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写字的方法,但是凭借着自己的兴趣摸索出来的学习方法却让我受益匪浅。
到了初中后我发现很多同学都不会写字,因为他们都不认识繁体字,所以他们也就不会写繁体字。而我能写很多繁体字,虽然他们不认识,但是我却能写出来并且让他们看得懂。这让我觉得自己比别的同学更厉害一些,所以就更加努力地练习书法了。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我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努力前行的话也许我现在已经是书法大家水平了吧~哈哈~ 今天我又看到了这位朋友的帖子,于是就写了这么多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正在迷茫中的朋友。